2021年01月08日

新目标开启新征程 新战略引领新发展

——市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政府工作报告列出了2021年要完成的10件重点民生实事。如图: (整理/刘波 摄影/申兴刚 制图/谢冰)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投资最大的单体水利工程——犬木塘水库开工建设。

◀三一产业园灯塔工厂自动化生产线一景。

▲市区资江南路老旧小区改造。

1月6日,邵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市长刘事青向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十三五”期间的工作,提出了“十四五”的目标,明确了2021年的任务。

回顾“十三五” 为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市全面加快推进“二中心一枢纽”建设,各项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

经济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达2300亿元(预计数,下同),重返全省第二方阵首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05亿元。结构明显趋优,三次产业比由2015年的21.6:36.6:41.8,优化为2019年的16.3:27.7:56.0。地方财政收入非税占比下降17.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4%。动能显著增强,固定资产投资、产业投资、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1.2%、12.6%、12.8%、12.0%,均高于全省增速。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5.6万户,净增17.1万户。“四上”单位4950家,净增2514家,总量跃升到全省第2位。

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精准脱贫成绩斐然,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07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11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全省最多。2019年,我市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786元增加到2019年的13055元,年均增长12%。杨淑亭获得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全省第13名提升到第7名。全市所有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重大风险防范有力有效,市本级综合债务率大幅下降,化债工作绩效考核跻身全省先进。

高质量发展来势喜人。成功获批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累计引进重大产业项目727个,到位资金1668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882家,排名全省第2位。工业园区建设综合评价考核我市名列第一,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基本成型。三一专汽成为邵阳首家百亿企业。彩虹特种玻璃建成投产国内首条G7.5盖板玻璃生产线。拓浦精工成功打造国内先进水平的厨电类工业4.0柔性生产线。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调整下放行政权力1861项,向邵阳经开区一次性下放经济管理权限232项。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比例达到85%。开放型经济活力迸发,邵阳海关开关运行,建成邵阳经开区和9个县市保税仓监管仓、14个企业自用型保税仓。实际到位内资年均增长18.8%,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6.3%。引进“三类500强”企业58家。外贸出口总额达266.5亿元,年均增长32.7%,总量上升到2019年的全省第2位。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市城镇化率提高9.1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72平方公里扩大到93平方公里,人口从60万增加到88万,居湘中湘西南首位。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邵东成功撤县设市。新宁崀山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25个村获评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垃圾分类回收“一村一站一员”机制在全国推介。6个县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县,新宁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河长制”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顺利通过国家实地评估验收。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82公里,居全省第4位。邵阳武冈机场建成通航。开通始发北上广深高铁。城镇燃气普及率80%以上。完成314个自供区村、462个中心村、626个贫困村的电网改造升级。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实现全覆盖。

民生福祉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扩面提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全面铺开。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增速排全省第1位。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7361个,超大班额全面清零。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基本完成。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1岁。社会治理扎实有效,“一村一辅警”“邵阳快警”经验获全省推广、全国推介,“一村一辅警”经验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成功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

展望“十四五” 高质量建成“二中心一枢纽”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高质量建成“二中心一枢纽”并为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定下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经济总量突破3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

根据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市将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推进制造强市“123工程”,加快沪昆百里工业走廊提质提效。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显示器件制造基地,全国有影响力的专用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零部件配套基地,技术领先的智能家居家电生产基地,中部地区最大的特色轻工研发、生产基地,全国中医药制造基地等。

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上,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新建15个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

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把建设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与发挥邵商优势结合起来。积极对接中非经贸博览会、中国(湖南)自贸区等平台,充分发挥邵商在东盟、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优势,打通邵阳至东盟物流通道,建设邵阳东盟科技产业园、邵阳东盟跨境电商平台、邵阳中非经贸产业园。

加快“一群一圈”建设,打造省域副中心。推进东部城镇群建设。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推动中心城区东连、西扩、北融、南延,打造省域副中心。推进东部城镇群交通、电力、通讯、供水、供气等一体化,构建城区三环线,完善城区“七横十纵”路网架构,推动区域联动发展,打造湖南中西部核心城镇群。推进西部生态圈建设,支持武冈打造西部生态圈中心城市。积极推进雪峰山生态修复工程,打造湘西南生态屏障。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电子科技等低碳产业,主动融入以张家界、桂林为两极的湘桂大旅游圈,以崀山、南山为重点培育壮大生态旅游品牌,建设全国知名的生态旅游休闲康养度假目的地,打造湘西南桂北经济协作示范区、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雪峰山国家级山地度假文旅融合示范区。

在民生方面,我市将在守住就业基本盘和守住社会保障线的基础上,打造三个中心,即湘中湘西南教育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湘中湘西南文化体育中心。

奋力壮大县域经济。实施特色县域经济强县工程。促进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支持县市在市级园区建立“飞地经济”。对县市实行与主体功能定位相适应的考核机制。邵东市在巩固全省县域经济十强的基础上,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县。

2021年工作 奋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重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重大产业项目、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民生实事等七方面的工作,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等发展目标。

其中在重大产业项目上,加快推进三一产业园灯塔工厂、汽车试验场、东盟科技产业园、中非经贸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新经济产业园和县市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邵阳经开区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矢志不移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努力实现上市企业零的突破。

在基础设置建设方面,以“五网”建设为核心,统筹推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开工建设呼南高铁邵永段,启动兴永郴赣铁路邵阳段前期工作,推进邵阳高铁南站扩改工程;加快推进白新、永新、城龙高速公路建设和国省干道提质改造进度,开工建设新新高速公路,加快推进洞溆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启动崀山通用机场建设。继续实施电网建设三年行动,加快市城区电网改造升级,完成雅中至江西特高压邵阳段建设,推动农村用电达标、城市及工业园区电网提质,实现220千伏变电站所有县市全覆盖。加快推进新邵、邵东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启动武冈、洞口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快犬木塘水库施工进度,完成30个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做好大圳灌区提质改造,加快市区防洪堤闭合圈建设。扎实推进公办幼儿园、乡村小规模学校、乡村寄宿制学校等项目建设,加快邵阳职教新城和湘中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推进5G基站建设,实现主城区、县城核心城区5G网络全覆盖。加快储能设施、充电桩建设。推进数字园区、数字政务、数字乡村等互联网项目建设。

--> 2021-01-08 ——市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374.html 1 新目标开启新征程 新战略引领新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