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叠翠如含笑,清水绿波映小桥,吊脚楼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上月中旬,走进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蓬瀛村,呈现在眼前的就是如此美景。
蓬瀛,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山蓬莱与瀛洲,后比喻人间仙境。
蓬瀛村与广西龙胜毗邻,坐落在金童山景区脚下,东伴十万古田,西靠绵延青山,400多户居民2200多人绕田垄而居。风景虽美,但受限于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发展意识不强、内生动力不足等多方面原因,村里百姓过得并不富足,2015年被确定为贫困村,并由当时的县畜牧水产局帮扶。
工作队进驻后,首先和村“两委”着手理清发展思路。针对发展思路不清、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通过调研,决定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旅游”经济模式实现脱贫致富。
发展产业、开发旅游,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搞好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队和村“两委”全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先后实施和完成了基层党建阵地、村卫生室、文体广场等新建和改建任务。
“以前到我家,要走陡峭的细窄田间路,没得半小时上不来。”村民何华胜居住在半山腰,以往上山下山诸多不便,“现在你看,水泥路都通到我家门口了,开车上来,几分钟的事!”
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肖怡名介绍,近三年来,村里先后完成了洞子冲200米组道、新寨至古田3000米村道、枫冲口300米组道新修和铺砂工程、荷花田道路硬化、秦家田便民桥一座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基础设施的改善,给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蓬瀛村充分发挥在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的特长,大力实施蔬菜种植和稻田立体式综合开发,发展40万元水产养殖项目,与全村贫困户形成利益联结。从外地回乡的村民袁能斌创办了兴辉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七彩灯笼椒种植产业,坚持走“农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产品电商化、电商富民化、乡村旅游品牌化”的道路,年产值达30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10户42人就业。如今,七彩灯笼泡椒已经成为村里的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260万亩,150多户农民参与种植,光泡椒每年就能给每户带来近万元的收入。
如今已成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袁能斌介绍,这些产业一方面给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村民们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同时还可以通过出租土地获得相应的利益分红。
蓬瀛村是中央红军主力由广西进入湖南的第一村。近年来,该村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开发,打造“红军入邵第一乡”品牌,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全面挖掘红军长征过蓬瀛历史故事及参考文献,收集了红军长征经过蓬瀛村留下的文物、图片50余份,成功建成邵阳市“党性教育基地”,现已改造完成100人以上民宿接待点3个,使全体村民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文化+产业+旅游”给蓬瀛村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2018年,蓬瀛村实现贫困村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37人全部摘掉贫困帽子。与此同时,该村还先后获得了“湖南省百岁健康村”“邵阳市同心美丽乡村”“湖南省同心美丽乡村”“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湖南省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传承基地”等荣誉称号。如今的蓬瀛村,正由脱贫攻坚大步迈向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