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

◆《邵阳文库》介评

《古代散文选》

傅治同

邵阳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在这片热土上,曾经涌现出一代代英雄儿女,谱写了一首首壮丽诗篇,孕育出了具有独特品格的文化精神。作为新一代邵阳人,我们将如何去解读这部鲜活的历史?到哪里去寻找那些感人的英雄业绩和凡人善举?又从何处去继承和发扬祖先们创造的邵阳精神?我们编纂这部《古代散文选》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因为这里所选的文章就是邵阳精神的最好的载体。

翻开这部文选,我们将看到邵阳历代先贤们的光辉业绩。他们的先进思想和高尚品德,在当时的广大民众中传播,在一代代邵阳人中传承,至今仍然让我们肃然起敬,追慕其为人。他们中有满腹经纶却怀才不遇,仅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建功立业,然后功成身退,最后为后人留下被千古吟诵的《咏史诗》的唐代诗人胡曾;有正直清廉、天资强记、为民请命、不苟附权贵的北宋谏议大夫周湛;有英勇善战、战死沙场后其遗体上的箭镞竟有两升的抗金名将杨再兴;有武艺高强、知书能诗、军功卓著而误中奸计的苗帅杨完者;有屡建奇功,最后全家被抄斩只剩下一个遗腹子逃归故乡的明开国功臣蓝玉。他们中还有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近代改革开放之父,有经学家、文学家之称的魏源;还有以秀才身份带兵而居然屡建奇功,最后成为湘军名将和晚清重臣的江忠源、刘长佑、刘坤一;还有回乡招募三千子弟,脚穿草鞋,冒着风雪行进数千里、远赴山海关抗击日寇的甲午英雄魏光焘。这里我们要特别提到的是英年早逝的蔡锷将军。他不仅在辛亥革命时期发动云南起义,为建立民国立下卓越功勋,而且间关万里,由京师潜入云南进行反袁护国战争,不惜以三千滇军抗击十万袁军,而最终取得胜利,从而为再造共和再立新功。他们中还有敢于义正词严地对腐败残暴的清王朝进行申讨的农民领袖雷再浩;还有勇于为民请命,坚持反帝爱国不惜牺牲的仁人志士贺金声。他们中更有普通的平民百姓。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未婚夫死、独守闺楼,日勤黹绣、老得百金,捐之以修桥的“老女”;可以看到舍身救弟、抗拒贼兵,为保持贞操、拔刀自刃的唐辛姑;可以看到在严冬时期每至深夜即渡江取炉,回来焐热母被的哑孝子罗汲山。还有无数善人为建书院、兴义学、置社仓、修茶亭、治河、筑堤、修志、刊书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田。

正是我们这些先辈们,在这块“接九疑之形势,据三湘之上游”的“南楚望地”,演出了波澜壮阔的悲剧、喜剧和活剧,谱写出了雄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培植出了“尚义而贵信,喜直而恶欺,节俭而不奢,朴厚而不佻”(《大清一统志》)的独特风俗,演绎出了“重信重义、敢闯敢拼、文明开放、求实图强”的邵阳精神。看到这一切,我突然觉得“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副名联,似乎更是为邵阳题写的。

邵阳虽然地处湘西南,“层峦叠巘,道路阻隔”“旧不与中国通”,但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偏远的土地上,却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并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全国各地。而全国各地的文化也纷纷传入邵阳,从而形成了邵阳文化与全国各地文化的互动与交流。这种情形,在这部文选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早在南北朝时期,盛弘之和郦道元,同时发现了武冈特有的“绿叶紫茎”的兰花——都梁香,并发出了“芳风藻川,兰馨远馥”的赞叹。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曾关注着“武冈蛮”的反叛,对“蛮”人的“投刃顿伏”“卒为忠信”加以称赞。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对“梅山蛮”的信仰有过生动描述。著名古文大家苏辙曾三次上疏对湖南莳竹(今绥宁)地方官的任用问题提出建议。著名诗人陈与义在流亡中仍不忘为北宋名臣邵阳人周湛的读书石室写铭作序。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军政事务十分繁忙之际,为了“焕乎文章,经天纬地”,亲自为武冈的奎文阁写记。明代文渊阁大学士吕调阳为“可以当千万强卒”的武冈新城撰文。到了清代特别是晚清,邵阳的影响越来越大,关注邵阳的名人也越来越多。邵阳车氏,曾是明末清初最有影响的一个家族,其家族名人辈出,至今不衰。其中车万育、车鼎晋在清康熙、乾隆年间名望极高。他们逝世后,著名经学家、史学家、文渊阁大学士熊赐履和大学士、军机大臣、太子太保张廷玉分别为他们两父子撰写墓志铭。邵阳人的乐善好施、朴厚节俭也为人们所称道。曾瑞堂之母,“好行善事”,七十大寿不办酒席、不收寿礼,出资修建茶亭,以利行人。作为两江总督、大学士的曾国藩亲自为之写记、赋诗。魏源思想影响巨大,引起广泛关注,龚自珍、梁启超、章炳麟等大家、名家,都对他有崇高的评价。蔡锷为建立民国、再造共和贡献了他短暂的一生,作为亦师亦友的梁启超,生前曾为之出谋划策,死后又为之料理后事,并率其二子在蔡锷灵前祭奠,其情之真,其痛之深,我们从他给蔡锷的信件、电文和祭文中,看得最为真切,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动容。这就是这部选集所选取的外籍作者优秀篇章中的邵阳人物与邵阳精神。

本书不同于一般散文选集,选文的范围不局限于文学作品。为了让读者了解真实的邵阳历史,我们还选录了部分邵阳历代名人的传记;为了让读者弄清邵阳古代行政区域变更的情况,我们节选了《邵阳县志》关于邵阳建置的有关叙述。这样,本书虽名为《古代散文选》,实则是邵阳历史的生动写照,是邵阳文化演绎轨迹的全面展示,是邵阳精神孕育过程的真实再现。希望读者能够一书在手,全局在胸,这就是我们编纂本书的目的所在。

本书共选录了350多名作者的有关邵阳的各类文章660多篇。为了编好这部书,我们经历了一个寒来暑往的全过程,历尽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由于所选文章全是没有断句的白文,为了断开,需要反复斟酌。由于古今书体不同,有时为了查对一个字,需要耗费半日工。为了查正一个作者的生平,需要翻阅大量资料。由于所选文章都是文言文,一般打印室又打印不出来,只得由我们几个编委自己动手,近一年来,不得不没日没夜地在电脑前缀文连字。现在书总算编出来了,我们也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是由于编者的学识与古文的难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对称,所以在文章的取舍、文字的句读等方面,都难免存在缺陷和舛误,恳请读者和专家指正。

(,湖南湘乡人,知名文史学者)

--> 2020-12-30 傅治同 ◆《邵阳文库》介评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004.html 1 《古代散文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