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长乐乡伏溪村隐在青山绿水间,一条飘带似的公路是村子与山外唯一的联系。涓涓伏溪水缓缓向前流淌,清浅的蜿蜒的伏溪水,仿佛在家待了许久的孩子一下子出了家门,在山野里顽皮地叮叮咚咚,最后扑向赧水的怀里。清幽幽的赧水上,渔翁披蓑戴笠坐在一叶扁舟上,口里唱着渔歌,手中握着长长的竹篙,串串水珠顺着竹篙滑滑梯一样滑下来又滚进河里,大有一种“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古风雅韵。
伏溪水上架着数座年代久远的石桥,最著名的是张家老桥和伏溪古桥。伏溪古桥始建于元代,有七百年的历史了,是由大块青石砌成的,有赵州桥的风骨。桥沿两边刻着天长地久几个字,平时都被倒悬的青苔和花草遮掩着,很难发现。桥面平展宽敞,数人可以并排而过。桥下方有很多石阶直通溪底,是妇女洗衣儿童玩耍的好去处。古桥下还是古老的码头,上世纪70年代这里的货船络绎不绝,热闹非凡。那时这里是水陆通衢,裁缝铺、榨油铺、铁匠铺等商铺林立,湘西南的木材、桐油、茶叶等特产源源不断走水路运往宝庆府,或者过洞庭直达武汉三镇。如今,这些都已化为一个时代的背影。
伏溪桥连接着两边的老街,街上还有明清时期的木板夹房,长长的走廊,青灰色的屋檐,粗粗的木柱子。矮矮的墙角爬满青苔,青石头铺垫的阶沿,散发着潮湿冰凉的气息。老街很安静,像个坐禅入定的高僧,淡定而又朴实。这里迷蒙着江南厚厚的水汽,像一幅年代久远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伏溪的两岸,一边是古朴的民居,阡陌纵横的田野,另一边是起伏的群山。一棵500多年的空心古槐树站在山腰上,三个人都合抱不过来。茂密的树叶郁郁葱葱,热情地向行人打着招呼。每当风雪来临,人们总是担心古树会在寒冬里老去,可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古树又神奇地冒出嫩芽,直到华盖如伞。
山中修竹茂林,奇石耸立,山洞密布,古藤缠绕其间,大有桃花源的气派。路边开着大片大片的金银花,硕大的南瓜花趴在路边的石头上,累累的凌霄花热情地吹着喇叭,金黄的丝瓜花一路盛开过去,像列队欢迎的士兵。
踩着厚厚的树叶,顺着青灰色湿润的石阶爬到山顶,我看到奇形怪状的石头耸立着,还有幽深狭窄的山洞、雪峰山阻击战遗址、灰色的墙垛。
我听到了山风的歌唱,在阳光下唱着过去的兴盛与今日的繁华。满山的树,满树的阳光,还有树上的小鸟啁啾之声。我的眼光越过山顶,越过树林,越过斑驳的阳光,越过马蹄声声,越过许许多多美妙的诗句。
(李云娥,邵阳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