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热门的“刷脸”一词,指的是人脸识别。人脸识别,即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取每个人脸中所蕴涵的特征,并将其与已知的人脸进行对比,从而识别每个人脸的身份。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支付、交通出行、酒店入住等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了极大便捷,给社会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日益受到大家的欢迎。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人脸识别技术在为用户提供极大便捷的同时,也有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带来难以预料的安全隐患。因此,合理规范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边界,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保护个人隐私安全,已经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要依法划定使用边界。既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管理服务,又要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对于人脸识别技术,哪些场景可以使用、哪些场景不能使用,有关法律制度必须明确界定,使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笔者认为,对于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大型公众场合,比如车站、码头、港口、机场、集会场所等;可能给个人财产带来安全风险的交易行为,比如办理银行业务、保险业务,注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还有必须验明身份的酒店入住等,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存储个人身份信息,便于随时调取查核,保障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如果不涉及个人人身财产安全,不涉及公共安全的领域,不需要刷脸就能办理的事项,建议严禁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以防技术滥用。
要严格保护个人信息。对于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收集到的个人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妥善存储,进行技术处理,严格保密,坚决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除因法律需要外,未经本人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外公开他人隐私信息,以免给他人带来人身或财产方面的损失。对于违法买卖他人信息牟取暴利、或从事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依法严厉打击。
要增强自我维权意识。在互联网时代和信息社会,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非常重要。除非法律要求或行业强制性规定,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和隐私,在使用、提供个人信息办理相关业务或事项后,要及时销毁个人信息资料,或申明信息仅供什么之用,以免被人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给自己带来不可预料的损失。一旦发现个人信息被盗用,导致权益受损,就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刷脸”虽好,非常方便快捷,省了麻烦,赢得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优化了服务,但也不可泛用、滥用,以免给自己带来人身安全危险或财产利益损失。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