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3日

“技能包”送给“最可爱的人”

——我市全力推进高职扩招退役军人纪实

邵阳日报记者 罗俊 通讯员 岳钧 王芳

近日,“用教学现代化提高百万扩招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先进经验现场会在我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50所中高职院校的150余名专家教授聚焦高职扩招退役军人的培养与评价智能化问题展开交流探讨,我市提出的推动退役军人素质水平提升方案获现场推介。

去年以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响应国家“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的号召,和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密切合作,对接地方需求,瞄准退役军人全力推进高职扩招,让“最可爱的人”掌握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包”,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及时融入社会经济建设及地方工作岗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打出四级联动宣传“组合拳”

如何做好高职扩招退役军人这项工作,使退役军人荣归家乡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我市从招生宣传入手,发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组织优势进行宣传发动,打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组合拳”,确保这项好政策真正惠及退役军人群体。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充分利用各大新闻媒体,第一时间发布《邵阳市2019年退役军人高职扩招公告》和相关新闻报道,同时,在村(社区)充分利用“村村响”广泛传播该消息,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手写标语为载体,做到宣传不落一户、政策不落一人。

在招生上,我市发挥邵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从基层手工填写的近4000份报名信息表格录入电脑,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退役军人的需求及求学愿望,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介绍和组织入学考试,2019年共录取退役军人1003人,录取人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对接地方需求,赋能经济建设

“军营磨砺了我的意志与毅力,校园则教会我知识和技能,让我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退役军人、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戴联华表示,很珍惜在退伍后能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今后将用学到的知识带领乡亲们发展养殖业。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杨修文介绍,我市每年有退役军人2000多人,他们大多来自农村,是新时代振兴乡村经济的一支生力军。高职扩招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后备力量,让退役军人迈出从“最可爱的人”向“最有用的建设人才”转型的步伐。

我市组织力量深入各单位、企业调研,了解地方需求,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务工作者培养需求,精心选择电子商务、动物医学、文秘、建筑工程技术、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等8个专业,推动退役军人素质提升。同时,在教学上做到严谨、适度、灵活,采用弹性学制管理,按照“学制可以适当延长,但教学标准必须达到”的培养要求,注重线上理论讲授课程与线下操作实践课程相关联,打造退役军人“加油站”,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校企共建智能“云教学”体系

“刚开始学习那阵,我一度担心不适应、跟不上。”退役军人、学习电梯工程专业技术的王政江,在广东一家电器照明公司担任后勤班班长,平时工作忙,白天根本没有时间学习。现在通过智能“云教学”平台学习,时间灵活,学起来更方便。

“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很多退役军人需要兼顾工作、学业、家庭等,他们希望能在周末或者晚上集中学习。”邵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段雪梅介绍,学院通过校企共建智能“云教学”体系,开发“云教材”,有效解决工学矛盾,使退役军人线上教学参与率从原来的40%提升到85%以上,学生满意度达到96.3%。

今年,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一家公司共商,搭建退役军人智能“云教学”平台框架,单设退役军人班级管理模块,教师按照教学标准思维导图,建设课程教学标准,发布课件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进行线上考勤、开展随堂测试等,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能学”,并将学习过程实时记录,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课程考核、课程质量诊改等四个环节的闭环管理。

通过该平台动态数据抓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可以同步掌握情况,对退役军人的教学动态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价,便于及时开展后续服务,保证退役军人人才培养质量。

--> 2020-12-23 邵阳日报记者 罗俊 通讯员 岳钧 王芳 ——我市全力推进高职扩招退役军人纪实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3701.html 1 “技能包”送给“最可爱的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