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11时,宁静而美丽的邵东市仙槎桥镇青山村,碧水悠悠的槎江河绕村而过,该村河道保洁员欧阳呈秋正沿着河岸捡拾垃圾。
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乡(镇)、村河长制“两长两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大力推进河长制工作走深走实。目前,全市共有河道保洁员6226名。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伍先明表示:“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夯实河长制基层基础摆在首要位置,通过打造基层运转高效化、河长履职成效化、河库监管立体化、开门治水常态化的基层河长制‘四化’模式,全力打通基层落实河长制‘最后一公里’,推动河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力有效’转变。”
高位引领,推动基层运转高效化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以最高规格召开全市总河长会议。2019年来,连续两年召开全市乡镇河长制工作推进会议,进一步压实河长责任。市河长办印发乡镇河长制22条“工作清单”,市、县两级河长制督查时紧扣“工作清单”,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市河长办还将19项省定河长制“重点任务清单”及时分解到点、到人、到位,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对小水电清理整改,实行五条超常规措施,确保顺利完成小水电站整改销号任务。
今年8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办法》,明确“两长两员”(即乡镇、村两级河长、河道警长,乡镇河长办工作人员、村级河道保洁员)工作职责、日常管理和考核奖惩,进一步加强政策保障。
问题倒逼,推动河长履职成效化
双清区“两沟”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是省总河长会议交办的重点问题,也是民众关心的焦点。在市委书记龚文密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事青的亲自督办下,如今已按期完工,通过截污控源、清淤疏浚、底沟污泥清理等手段改善水质及河道生态,最新水质检测显示已达合格。
今年,各级河长带着问题巡河,以问题倒逼责任,坚决克服巡河形式主义,各级河长均能对巡河发现的问题实行“一河一调度”“一河一交办”。截至11月底,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累计巡河23万多人次。
各级河长办对部、省、市交办的问题及公众举报的突出问题实行“一单四制”管理。截至目前,水利部暗访交办的2个问题全部整改销号;省河长办交办的5个问题整改销号;省总河长会议曝光的3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市级交办问题已完成整改。为提高河长制工作成效,市河长办今年已开展2轮专项督查和3轮暗访督查,期间,约谈县级河长2名。
关口前移,推动河库监管立体化
我市在全省首创“一河一警长”,将警力前移,布控到每一条河流,实行“网格化”管理。全市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道(段)警长共2908人。通过建立奖励机制,对涉水案件完成较好的乡镇河道警长每年奖励相应工作经费。今年来,市、县两级河道警长组织召开各类涉水警务工作会议16次,及时办理解决巡河发现的各类问题200多起,收集排查各类涉河问题信息5000多条。
为强化河库监管,深入推进河库“清四乱”常态化,我市正在着力打造市、县两级“智慧水利平台”,启动“全市河流电子眼监测全覆盖2年行动”,确保县城区河道监控全覆盖、农村主要河流河段监控全覆盖,实行河段“网格化”监控,确保一旦发现涉水问题能立即响应。当前,新宁县、邵东市、双清区、隆回县等地已完成县级监控系统建设。此外,各县市区河长办至少安排1名工作人员参加了省河长办的无人机培训,各地逐步开始运用无人机开展巡河。目前,我市“天上看、网上管、水上巡、掌上查”的立体化监管模式正逐步成形。
广泛动员,推动开门治水常态化
“河道保护很重要,青山村民要记牢;杂物莫往河边堆,垃圾莫往河里倒……”在邵东市仙槎桥镇青山村,河长制工作被写成顺口溜,通过“村村响”定时播放。在隆回县桃花坪街道永胜社区,河长制工作被纳入村规民约。社区居民阮礼泉说:“村民守护青山绿水的意识明显增强。”
今年来,我市多点发力推进河长制工作宣传,先后举办两场全市河长制新闻发布会,开展各类大型河长制宣传活动20次。隆回县由纪委监委牵头组织开展河长制电视问政。城步引用公益诉讼机制,守护湖南南山国家公园水生态资源。1月1日,我市首部河流保护专门法规《邵阳市邵水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后,送《条例》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宣传活动也扎实、有序开展。
此外,我市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推进河长制工作,全市2000余名护河志愿者积极参与河流保护。邵东市探索建立“企业河长制”,强化企业社会环保意识,已有25名企业负责人担任“企业河长”,今年共计投入超过280万元,开展近400次河道清理治理行动。市保护母亲河志愿者协会凝聚志愿力量,今年对资江、邵水等水域组织14次大型巡河护河活动,向各级河长办反馈问题50余个。我市还通过开展“优秀河长”“美丽河库”等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各级河长和护河志愿者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