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同时荣膺全国文明单位(村镇)的国家税务总局武冈市税务局和文坪镇双龙兴村受到中央文明委表彰,这是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武冈答卷”的充分肯定。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新形势下,武冈市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当成一项成风化人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来抓,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工作就做到哪里。近年来,武冈市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善行义举不胜枚举、志愿服务如火如荼,新时代文明实践各项工作不断焕发生机活力。从整合化平台构建、常态化队伍建设到品牌化活动打造、精准化服务开展等各方面都采取了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覆盖率走在了全省前列。
实践所长、站长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工作质量。武冈市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突出重点难点,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自己学与研讨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专业化、系统性培训。同时,完善体制机制,注重考核激励,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支持文明实践工作,不断完善评估机制,树立鲜明导向,激发工作热情和干劲。
武冈市不断提升平台粘合度,创新活动开展,打破部门壁垒,做到统筹调配、联通共享,立足工作实际,打造规范化、标准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武冈路径”。服务模式上,突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盘活激活各级公共服务资源,开展“靶向实践”。探索推行村(社区)实践站“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派单”、相关服务单位“接单”、乡镇(街道)实践所“配套”、群众“点评”模式,做到精准实践、有效服务。活动载体上,继续开展“善星小集”志愿服务站创建和“文明武冈·志愿星期五”服务日、“月月红·学雷锋”志愿服务年活动等,着力打造“初心课堂”“家户长”理论课堂、“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守护青山绿水”等28个品牌。因地制宜采用“讲、评、帮、乐、庆”等多种方式,不断增强文明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志愿服务水平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识。武冈市以志愿服务为依托,在构建专业力量上下功夫。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重点组建以宣讲团、党校教师、业务骨干为支撑的专家队伍,以文化艺术人才、民间文艺骨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农村致富能手、优秀乡贤等为主体的人才队伍,以科技人才、医务工作者等为主体的专业队伍,开展“点单式”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成为人人可学、处处可为的新风尚,以“志愿红”绘就最温暖的城市底色。
当前,武冈市正紧紧围绕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把群众的所需所求所盼作为文明实践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丰富武冈精神的内涵,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在都梁大地璀璨绽放、结出硕果,凝聚起建设“幸福新武冈”的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