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8日

真情厚民生 坦途达幸福

——邵阳公路人奋战脱贫攻坚一线纪实

刘波 蒋久念 徐振飞 罗勇 唐果

通往龙脊村的公路修通后,游人纷至沓来,乡村生态休闲游火爆。 刘波 摄

多条旅游公路先后拉通,让隆回虎形山成为一片旅游热土。 李小军 摄

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范赞科(右二)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贫困人口发展产业脱贫增收。 唐果 摄

10月26日,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瑶族小伙奉金星和汉族姑娘刘志瑛在一场花瑶特色浓郁的扶贫“脱单”集体婚礼中喜结良缘。

两人的婚礼,曾因女方家人不同意遭遇过波折。家人原本担心女儿嫁进地处偏远的虎形山后会吃苦,后来却改变了主意——他们考察发现,如今的虎形山交通四通八达,已成为一块充满活力的旅游热土。

近年来,作为脱贫攻坚交通扶贫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积极参与“四好农村路”建设,在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打好坚实基础的征途中实干有为,让一条条扶贫路、旅游路、资源产业路在宝庆大地上蜿蜒驰骋,创造出一个个因路而变、因路而富的精彩案例。

畅通民生坦途

农村公路底子薄、短板明显,是制约我市贫困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脱贫攻坚中,市委、市政府把交通扶贫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决心通过补齐贫困地区交通短板,来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畅通贫困人口的脱贫路,打造贫困地区的振兴路。为此,我市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交通运输行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了以市交通运输局为牵头单位、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等部门和单位紧密配合的协调工作机制,强力推进交通扶贫工作。

做好交通扶贫工作,是新时代公路人的一项光荣使命。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党组提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誓不休”的韧劲,坚决扛起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配合市交通运输局扎实开展交通扶贫工作,让邵阳乡村飞舞玉带,载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美好梦想顺势腾飞。

2017年,我省启动脱贫攻坚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这是省委、省政府旨在夯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基础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我市交通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市交通运输局的要求,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率领市农村公路处、市路桥总公司迅速安排力量,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倾尽全力攻坚,确保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高质量快速推进。

符合条件的一个不能少。省里下达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任务时,其参考依据为往年的统计数据,难免会造成部分符合条件的村落没能纳进“笼子”。为让符合条件的村落“应纳尽纳”,3年来,邵阳交通、公路人跑遍了全市所有大大小小的村落,在密林与溪涧间拿到了一个个最真实的数据,为符合条件的村落“入笼”找出数据依据,帮助不少村成功拉通了通村入组路。

该建的必须建好。邵东市团山镇团山居委会大黄公路小荷山组路因与镇开发区的规划有冲突被搁置,而附近群众饱受无路通行之苦,迫切希望修路。为此,该市交通、公路人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反映群众呼声,争取支持。最终,这条路恢复建设,群众出行的“老大难”解决了。

项目快马加鞭推进。邵阳公路人持续开展“百日攻坚行动”,深入一线开展督查,对每个项目做到全程监督、按月调度,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对进展较慢的项目,上报市交通运输局,以下发督办件、交办件等形式,督促其加快推进。作为项目施工单位,邵阳路桥统筹各个项目,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安排力量,确保建设进度全面加快。

质量达标不留瑕疵。每一条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修建完成后,邵阳交通、公路人都会到现场对标对表进行项目核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由市交通运输局下达问题整改清单,督促相关单位按要求整改,并通报全市举一反三,以严管重罚保项目质量。

在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建设中,邵阳公路人也付出了辛勤汗水,将一条条农村公路打造成“畅、安、舒、美”的“四好农村路”,让群众出行更便捷、安全。

近年来,我市交通扶贫三大刚性指标完成进度全面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完成自然村通水泥路里程3665公里,提质改造4589公里,实施“安保工程”5893公里,实现100%的建制村通水泥路、通客班车,直接惠及全市500余万农村群众。我市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重点民生实事农村公路建设优秀单位,邵东、武冈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市)。

坦途通达幸福

11月14日,天气晴好,新邵县白水洞风景区龙脊村穿岩山景点人潮如织,农家乐生意火爆。目睹这一场景,该村党支部书记黄选民深感欣慰。

前些年,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龙脊村地处穿岩山中,过去没有通往山下的水泥路,群众出行极为不便,村内丰富的南竹、药材、杉木等特色资源无法运出去,村民们抱着“金饭碗”讨饭吃。

脱贫攻坚战鼓擂响后,龙脊村迎来新希望。2016年以来,在交通、公路等部门的支持下,新邵县在龙脊村硬化道路23.74公里,实现水泥路通组通户。

路通后,龙脊村闭塞的历史得以改写,特色“山货”迅速流入市场,鼓起村民的腰包。“路通了,还促使龙脊村的旅游产业迅速发展。”黄选民介绍,龙脊村漫山遍野的野生樱花、杜鹃花和神奇的穿岩洞吸引了大量游客,村里顺势发展了旅游产业,建起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农家乐。

随着交通扶贫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贫困村像龙脊村一样焕发新生机,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脸上有了灿烂的笑容。

在交通扶贫中,我市在解决贫困地区“出行难”的基础上,还致力探索推行“农村公路+特色产业”“农村公路+乡村旅游”等“公路+”模式,让农村公路和产业布局、产业要素、产业优势深度融合,成为当地的“致富路”“振兴路”。

初冬的新宁县高桥镇大富村,脐橙挂满果园,满山遍野,蔚为壮观。

往年,因为路不通畅,脐橙销售难、效益差,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大富村的脐橙种植规模并不大。

2014年以来,交通扶贫的暖阳洒进大富。在邵阳交通、公路人的支持下,大富村硬化了村组道路,实现了硬化路组组相连,修建了16500米的果园道。

公路拉通,效果立竿见影,收购商纷纷找上门收购脐橙。2019年,该村收获的400余万公斤脐橙一售而空。

“以前我们卖脐橙都得自己挑到镇上去卖,费时费力。现在果园道直接通到脐橙园,收购商自己来了,我们的脐橙再也不愁卖了!”已顺利脱贫的尹顺枚开心地说。2019年,仅销售脐橙,就让她家获得七八万元的收入。如今,她家还买上了小轿车。

目前,大富村的脐橙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4300亩。2018年以来,该村先后有83户327名贫困人口脱贫,这个国家深度贫困村即将脱贫摘帽。

受益于我市“农村公路+旅游”建设模式,虎形山瑶族乡迈上发展“快车道”。近年来,该乡在实现“村村通”“组组通”的基础上,又修建了崇木凼至溆浦山背、水栗凼至白水洞等三条旅游公路,让虎形山花瑶旅游融入雪峰山大花瑶旅游景区。

路通四方客来聚。2019年,该乡举行民俗演出、篝火晚会300余场,接待全国各地游客近50万人次。今年8月26日,省政府更是将2020年湖南(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放在虎形山举行,让虎形山花瑶声名远播。

旅游旺,百事兴。“旅游产业的跃升发展,有力地推动我乡的脱贫攻坚工作。”虎形山瑶族乡党委书记回荣隆介绍,2019年,该乡草原、茅坳2个贫困村出列,至此,全乡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帮扶改善民生

“扶贫工作队来了以后,我们下雨出门不要换鞋了,晚上出门不用手电了,村里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大家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了。”洞口县黄桥镇白云村的贫困人口袁安煌,时常念叨着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好。

自2015年起,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联合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扎实推进驻村帮扶工作,带领白云村215户贫困户共884人成功脱贫摘帽。

为夯实脱贫攻坚基础,驻村工作队在基础设施方面持续发力,先后筹措百余万元,扩建通村公路5.37公里,修建产业路800米,维修水渠、山塘、水井,接通自来水,解决村民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

产业扶贫,是脱贫的根本之策。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帮助白云村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把产业“扶起来”。该中心与村集体经济产业油茶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入股上级奖补资金20万元,助力村里发展壮大油茶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与此同时,工作队巩固完善各项帮扶措施,以技术、信息、资金等方式,实行结对帮扶和以奖代补,把贫困群众“帮起来”。他们帮助3名村内能人种植吴茱萸、油茶等,并开展“金鸡财猪”行动,向联点帮扶单位洞口县住建局争取资金2万元,采取委托帮扶模式,为20户贫困户提供鸡苗、猪仔,促进贫困户“零风险”、高质量脱贫。

为进一步增强联点村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还把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程常抓不懈,做到各项工作“有人抓、抓到位、抓落实”。工作队经常性利用“村村响”宣传党建、扶贫、安全、卫生等相关政策,常与群众座谈,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消除群众“争当贫困户”的思想误区和依赖心理。同时,帮助村党支部建立健全 “三会一课”等各项制度,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全力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工作队”。

伴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嘹亮号角,宝庆大地上,交通扶贫工作战犹酣。而在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旁,一个个村落被“唤醒”,一个个产业项目蓬勃发展,一张张笑脸幸福绽放。

--> 2020-12-18 刘波 蒋久念 徐振飞 罗勇 唐果 ——邵阳公路人奋战脱贫攻坚一线纪实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3440.html 1 真情厚民生 坦途达幸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