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红,火红的石榴,你是我祖辈扎根的热土……”这首来自洞口县高沙镇石榴村村民自编自唱的歌曲《石榴红》,正映照着村民们现在红红火火的生活。谁能想到,原来土地荒芜无人耕种的省级贫困村——石榴村,如今已经成了“湖南省幸福(社区)村”“湖南省宜居环境示范村”“邵阳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石榴村这些年的变化,正得益于村党支部书记尹邦忠团结带领村民实干苦干。“几年前,村里出资将全村土地进行平整,改造成良田,并通过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让村民们获得更多实惠,村集体收入也年年攀升。”谈起村庄的变化,尹邦忠自豪地说。
石榴村位于洞口县高沙镇蓼水河上游,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37人,2014年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为谋生计,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一些良田一度荒芜。如何让青山绿水“活起来”,是摆在“石榴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要想甩掉贫困落后的帽子,一定要有一位‘能干事、善成事’的‘领头羊’。”这是往届村干部和石榴村民的共同心愿。
2011年,村委会面临换届。在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曾昭林的劝说下,在外发展已小有名气的尹邦忠毅然返乡担任村干部。2014年,村党支部换届,尹邦忠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对村民来说,尹邦忠是大家信服的经济能人,又是土生土长的石榴村人,对这里一草一木都深有感情,能够担起发展的重任。
石榴村田地平坦,适合流转土地做农业机械化种植。接任村支部书记后,尹邦忠不负众望,立即组织班子成员商讨扶贫思路,结合在外面看到的成功经验和石榴村情,大胆提出以村干部牵头的“村支委联建、产业连片、项目连抓”的发展思路,流转了1700余亩土地。由村干部牵头成立了金穗种植合作社,采用“村委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双季稻种植示范基地,村民以自愿的形式在合作社参股或就业。同时,为了降低劳动成本,村里成立明友农机合作社,先后投资购买各式农机15台,实现全机械化生产,目前其经营范围辐射到了周边数村。
水稻种植走向正轨后,尹邦忠又带领村民利用荒山、荒地成立了标进生态种养合作社和忠为柑橘合作社,种植罗汉果260亩,柑橘130余亩。为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去年底,石榴村在易地搬迁点创办了石榴村凯创电子“扶贫车间”,现有就业工人50余人,就业人员年工资最高达3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收”。
“村民们信任我,选我当支书,那我就要尽全力当好这个领头人,扎扎实实办实事。”尹邦忠说,让村民增收致富就是自己的使命。
随着一个个合作社的成立,村民经济收入明显增加,乡村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019年,石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从2014年的600元增加到去年的20万余元。“这几年,我们村里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腰包鼓了,路通了,灯也亮了,环境卫生也好了。闲暇时能够在文艺舞台看看戏,跳跳舞,日子越过越好。”村民刘序平说,现在的日子有滋有味有盼头。
如今,石榴村早已脱去“贫困村”帽子,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尹邦忠也有了新的规划,打算在村里的狮子山上新建一个生态休闲中心,发展旅游经济,可以带动更多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