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绥宁县河口苗族乡白洋滩村,上百亩青翠的柑橘林里,一个个黄灿灿的橘子像繁星点点挂满枝头。一条宽3.5米的水泥路一直绵延到七组杨光林的家中。杨光林的妻子赵爱梅正在挑拣橘子装箱,准备运往县城。
“感谢县纪委及乡、村干部的关心,现在入户道修好了,橘子运到县城很方便,在家门口也能卖,昨天我家又卖了几百斤橘子。”坐在轮椅上的杨光林说,“我腿脚不便,小孩在外地打工,家里全靠我老婆一个人打理。多亏代销,今年我们家柑橘没怎么浪费,已经卖出7000多斤了,靠这个也能收入两万元左右。”
白洋滩村种植柑橘由来已久,但由于柑橘的挂果期很短,橘子如果不能尽快销售出去就只能烂在地里,加上该村交通不便、销路窄,指望不上柑橘养家,很多村民只能选择外出务工。为让果农种植无忧,该村成立绥宁县礼尚种养扶贫专业合作社,全村30户贫困户124人入社,除蜜橘外还增加了脐橙、椪柑和苗木种植372亩。为拓宽销路,该县纪委监委督促组织部门建立“993861”综合服务体,力促农产品代销、健康守护、快递到家等社会服务精准入户。
去年以来,绥宁县纪委监委督促推行“三有三分四到村”的扶贫产业发展机制,在全县组建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219个,发展村级重点扶贫产业218个,鼓励和引导带头人带领贫困户脱贫兴产业,支持贫困户自主创业。
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切实助推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难、收入低等问题,绥宁县纪委监委主动作为,紧盯有扶贫任务的部门的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分类建立“一县一清单”“一部门一清单”,加强对扶贫领域的专项监督检查,督促责任单位照“单”销号。同时,联合驻村办组建联点督战队伍,严查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等行为,对严重违反工作纪律的2名驻村工作人员予以党纪政务处分,对工作不力的53名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人员予以组织处理。此外,通过不定期查岗、实地查看、查阅台账、走访贫困户等方式,对产业项目目标任务和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跟进监督、全程监督,为产业扶贫各项政策落地落实护航,确保扶贫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截至11月底,绥宁县共发现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00个,查处451人,追缴资金826.9万元,退还群众179.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