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5日

筑牢“第一道防线”

——我市广泛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纪实

邵阳日报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秦依禄 艾文英

“你们的耐心调解,不仅化解了矛盾,还帮助我们解决了现实问题……”今年4月初,双清区桥头街道2名居民在桥头司法所所长王瑾的调解下握手言和。这两名居民因邻里琐事发生冲突,一度互相恶语相向、剑拔弩张。王瑾以调解员的身份,数次与双方当事人促膝谈心,最终把一起即将升级为肢体冲突的矛盾纠纷圆满调解成功,并且彻底消除了引发他们矛盾的诉源。

在我市,像王瑾一样从事专职、兼职人民调解员工作的共有1.3万多人。他们扎根基层,发现矛盾及时介入、及时调解,保证老百姓遇事“有人管、善于管、管得了”,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有效筑起了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

织 网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信息网络,准确掌握纠纷信息,做到迅速反映,及时处理……在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中,我市变被动为主动,努力把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市级层面,市司法局指导成立医疗、保险、旅游、物流等专业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整合司法行政资源,通过“受理、分流、办理、联动”等方式,聘请10多位专职、兼职调解员,合力化解民事、民商事、家事、行政等领域非诉讼纠纷;在各县市区层面,设立重大疑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统筹调度各种调解资源,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人民调解组织4063个,将排查化解纠纷职能延伸到社会末梢,同时调动社会热心人士、法律工作者及行业专家积极性、主动性,利用名人效应,推动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施 策

“早、快、稳、准”,这是基层司法行政干警在长期人民调解工作中总结的“四字经”。也许在外人看来,一些邻里纠纷小事不值得一提,但殊不知,如果不及时化解,邻里纠纷小事就有可能酿成大纠纷、大麻烦。

我市建立了市、县、乡司法行政机关三级矛盾纠纷动态分析研判机制,定期召开动态分析会、研判会。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规模、化解难易程度和社会影响,进行风险评估界定,研究分析辖区矛盾纠纷形势,提出工作对策和意见。

近年来,我市坚持对矛盾纠纷实行常态化排查、动态化管理,组织调动人民调解员、信息员定期排查、收集矛盾纠纷线索,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以及重点人群、重点事项进行重点排查。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集结点上线索,司法所在面上组织应对。

我市各级调解组织还根据春耕秋收、清明祭祖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矛盾化解专项行动,深入一线,抢占先机,细排深挖,全力化解,年均调解时令性案件2万多件。

抗击新冠疫情,人民调解不能缺位。我市各级调解组织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有序复工复产”等工作为抓手,推动在规模较大、职工较多、纠纷多发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人民调解组织,积极化解矛盾;对不具备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指导辖区人民调解组织排查化解因复工复产可能导致的劳务、债务、合同等纠纷。

创 新

“售卖‘天价’口罩或者相关医疗器械的行为,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此类违法行为根据‘两高’出台的司法解释,依照《刑法》第225条第4项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

抗击新冠疫情关键时刻,在洞口县雪峰街道村(居)法律顾问微信群中,雪峰街道司法所所长曾艳芳不断更新信息,为群众答疑解惑。曾艳芳还格外注重调解疫情期间的家庭矛盾,她的电话因此一度成为调解热线。“居家隔离,人的情绪容易波动,一点琐事就可能引发较大家庭矛盾。我开通热线电话,自己确实比较辛苦,但可能可以挽救一些家庭。”曾艳芳说。

除了依托传统模式开展调解工作,我市还积极创新调解机制和方法。市司法局探索成立市人民调解员协会并协同做好等级评定、证书发放、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等工作,尝试聘请退休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医师等专家为专职调解员,解决调解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依托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工作室调解资源,对应承担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职能,做到服务农村群众零距离;充分利用省司法厅如法网三级网络平台和12348热线平台开展调解,设立“网上调解室”,今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全市网上调解、热线调解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 2020-12-15 邵阳日报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秦依禄 艾文英 ——我市广泛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纪实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3277.html 1 筑牢“第一道防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