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丙离是隆回县石门乡人,清代光绪辛丑科举人,曾做过云南江那知县、湖南省议员。后辞官回乡,设馆讲学。其人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擅长吟诗赋对。
卿丙离刚满七岁那年,随父亲去车水抗旱。父子各执一个车把,父亲用力过猛,车轴飞转,把小丙离甩落水田之中,弄得满身泥水。父亲拉起他苦笑道:“看你真像只落汤鸡了。”他却若无其事地说:“瞧我就是条游水龙矣。”父亲一愣,这不是一副很好的对联吗?心想:孺子可教矣,便把他送进村里的私塾念书去了。
卿丙离读书十分用功,进步很快。17岁那年,他也在村里办了一所私塾,自己当起了先生。村里有个罗少爷,成天嚷着要去读书。他父亲罗老财阴阳怪气地说:“那个乳臭未干的穷小子,会当什么先生,莫把别人的子弟给耽误了!”这话传到卿丙离耳朵里,他没吱声,只是在自家门口贴出一副鲜红的对联:“小楼半间,坐由我,卧由我;穷人一个,王者师,帝者师。”罗老财偷偷跑去一看,气得七窍生烟,眼珠翻白,一声不吭地溜走了。
卿丙离虽然满腹经纶,科举却不顺利,跟范进一般年纪了才中了举人。有一年,他落榜回家,途经桃花坪城郊时,在古木参天的横江亭驻足休息。见亭阁高耸,画栋雕梁,亭内一尊红脸长须的关圣帝君端坐其中,气宇轩昂。面对晚清朝野的腐败现象,联想到自己数次科举失利、名落孙山的凄凉景况,对眼前这位关夫子肃然起敬,于是以“横江”二字嵌首,提笔挥毫,撰一联曰:“横槊赋诗,那曹人,今安在矣;江东称霸,彼孙子,何足道哉。”关公过五关、斩六将,蔑视曹魏与孙吴的英雄气概,凛然不可侵犯。
卿丙离晚年告老还乡,住在石门老银铺。有一年夏天,外地来了个戏班子,在桃花坪唱大戏。因为招待不周,他们在戏台一边高悬半边对联:“桃市人,穿冬衣,摇夏扇,不分春秋。”意思是讽刺挖苦那些爱穿黑衣,手摇蒲扇的桃花坪阔佬们。为了回击戏班子,几个头面人物四处奔波,最后来到老银铺山窝窝里,用轿子把卿丙离接到县城。卿丙离见了上联,略作思索,便对出了下联:“梨园子,唱南腔,歌北调,什么东西。”这班戏子见了对偶工整、大气凛然的下联后,知道桃花坪人不好对付,只得怏怏而去。
隆回县城环城公路旁边有座集贤亭,亭上有一副楹联:“集合亦何常,碌碌劳劳不过且行且止;贤愚同一慨,熙熙攘攘无非为利为名。”这副出自卿丙离笔下的联语,讽刺了那些为名利而奔走忙碌的人们,同时也是他自己早年醉心科举,年近半百方跻身仕途,大半辈子为名利奔波,最后看破红尘,回乡隐居的人生体验。
1916年,蔡锷逝世,中华民国为他举行国葬典礼。其时,卿丙离正在家乡办学。闻悉将军英年早逝的噩耗,卿丙离怀着悲痛之情,为将军撰写了一副挽联。联曰:“天殆夺丧支那乎?黄即世,公又即世,凶耗正频传,痛此后谁砥柱中流,遗恨千古;我尤期后望起哉!舜何人,予亦何人,有为皆若是,愿大家把良心托出,共和万年。”上联痛惜黄兴、蔡锷相继逝世,谁来为国家砥柱中流,下联号召大家继承遗志,以舜为榜样,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奋力前行,再起东山。因为作者时居乡间,此联未能广为人知,故在《蔡松坡先生荣哀录》456副挽联中,看不到此联。
(陈扬桂,湖南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