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常见的幼儿启蒙读物有四种,即《三字经》《百家姓》《重订增广贤文》《幼学故事琼林》。前二种多为“识字”,后二种多为“明理”。
《增广贤文》又称《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明代人编写的儿童启蒙读物。到了清代,有个叫周希陶的私塾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此书有许多缺失的地方,比如,错别字多、引用不准确、逻辑混乱等,于是,就下了一番功夫加以订正,也就成了今天大家能够见到的这篇《重订增广贤文》。
《重订增广贤文》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中心。其中“修身”的内容又更为厚重,因为“修身”是后三者的基础。
“修身”必须立志,必须学习、锤炼,要懂得做人真谛,要学会忍让,要心正行善,
要宽容大度,交友要有原则和分寸。“齐家”就是要整合好自己的家庭,有能力治理好家庭,才有能力去“治国、平天下”。一个幸福家庭的标准是:兄弟和睦,“兄弟相爱,灼艾分痛”;夫妻恩爱,“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重订增广贤文》还强调读书:“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初读好书,如获良友。”“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强调为人要有气节:“君子修其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做官要力行廉洁:“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不贪为宝,两不相伤。”做官要有底线:“仕宦芳规清、慎、勤,饮食要诀缓、暖、软。”
《重订增广贤文》洋洋五千余字,加上注释超过一万字。其中绝大多数句子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人文杂记。为了便于普通人的阅读和记忆,重订者将许多古典名句稍加修改,让其更节奏化、韵律化、口语化,还引用了大量的谚语和俗语,所以,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易祥茸,邵阳市二中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