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此前的12月3日下午,市区桃花体育新城仿佛变成了一片红色海洋:“邵阳市12·5国际志愿者日‘四季同行·雷锋家乡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在此隆重举行。成千上万志愿者身穿红马甲,忆往昔,思来日,聆听市委、市政府吹响的新一轮志愿服务集结号,争睹最新评选出的“全市十大最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全市十大最美志愿服务站”“全市十大最美新时代文明实践标兵”和“全市十大最美志愿者”风采。
“今天是邵阳志愿服务的一次‘大阅兵’。冲着家乡有这么多热血志愿者,我也要争取早日回乡创业。”当日,一位受邀即将参加第六届邵商大会的企业家在活动现场表示。
筑牢阵地
邵阳人敢为人先,在志愿服务阵地建设上也是如此。
2019年5月30日,我市率先在省内成立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专门负责对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行周调度、月督办、月通报,指导各县市区按有机构、有队伍、有阵地、有平台、有制度、有方案、有活动、有保障、有成效的“九有”标准强化阵地建设。在该中心推动下,16支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专业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随后,12个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2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631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相继设立。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要职责之一是统筹全市志愿服务活动。一年多以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调度我市12个县市区和35个市直相关单位,广泛开展“四季同行·雷锋家乡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打造出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法律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卫生健康服务等七大志愿服务平台。
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开展志愿服务阵地建设,是我市的一大特色。我市是劳务输出大市,城乡留守儿童有将近12万名。如何呵护这12万朵“鲜花”茁壮成长?今年8月19日,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由党委、政府主导设立“邵阳市儿童关爱保护基金”,完善留守儿童帮扶、救助、权益保障长效机制;9月1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动员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党政齐抓共管机制,促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凝聚起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磅礴合力。截至目前,全市每个村(居)普遍设立由1名儿童主任、1名志愿讲师、1名志愿者担纲的“儿童之家”,常态化志愿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我们经常利用周末及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用绘画启迪心灵,用歌声传递幸福,用游戏传授知识,力争让留守孩子拥有快乐童年。”绥宁县唐家坊镇梅溪村儿童主任杨意介绍道。
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让社会志愿团体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大祥区罗市镇苏家村少女苗苗(化名),父亲长年在外务工,母亲患有精神疾病不幸走失,12岁的她与17岁的哥哥相依为命。3年来,承接我市“儿童之家”关爱服务工作的社会志愿组织——邵阳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派出社工、志愿者来到苗苗身边,教她唱歌、跳舞、剪纸,还根据她的特长指导她练习播音主持。最近,苗苗登上舞台,第一次主持学校活动,收获了掌声阵阵。
“苗苗笑了,我们心里也乐开了花。”邵阳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王群英说。
志愿服务如何助力脱贫攻坚?隆回县三阁司镇石马村爱心志愿者创造性设立爱心扶贫超市,采取“零利润销售”模式,助力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问题。爱心扶贫超市每月会根据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美化环境、和睦邻里等8个方面进行考核奖励积分,积分可以用来到超市兑换实实在在的商品。由于群众反响良好,石马村的经验迅速在三阁司镇全面推广。
“迄今为止,我们爱心超市已经累积派送岀价值60多万元的日常生活用品,惠及贫困群众13574人次。”三阁司镇爱心扶贫超市志愿者代表肖艳明介绍道。
壮大队伍
在我市,“有事找志愿者,没事当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忙不过来找志愿者”的理念深入人心。“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如今的邵阳,城乡之间处处闪耀着志愿服务的夺目光彩。
立足岗位投身志愿服务。2011年冬,北塔公安分局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大队大队长谭英真在一次走访中发现,当时还有不少高龄老人和残障人士因为行动不便没有办理二代身份证,造成这一群体不但无法享受国家有关惠民政策,日常生活也受到影响。当年冬天起,谭英真就带领大队民警辅警扛着沉重的办证设备,或翻山越岭,或走街串巷,上门给行动不便的群众办理二代身份证,其中该大队教导员李奕霖因为经常要半跪着为群众采集指纹,被省、市主流媒体誉为“最美跪姿女警”。近10年来,该大队共为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众上门办理二代身份证1500多人次,被北塔区群众亲切地称为“帮忙大队”。
立足初心献身志愿服务。今年12月1日,从市档案局退休的党员邓集义和郑志高联合设立的“五子登科奖学金”首次发放:北塔区新滩镇街道某社区一名困难人员的4名孙辈共获得了两位老人发放的1400元期中考试奖学金。从2010年救助双清区4名寄身寺庙的特困儿童起,到自掏腰包合伙设立奖学金,邓集义和郑志高表示:我们是共产党员,本身就是群众的勤务兵,做点志愿服务更是理所应当。洞口县石江镇一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老战士从退休返乡居住开始,28年如一日清扫和养护一条村道,而且从不向外界透露自己信息。
立足善心跻身志愿服务。家住市区的谢纯辉和家住绥宁的龙文琼都是“网红”志愿者,她们两人都曾是下岗职工,都是靠从事艰辛的餐饮业而拥有自己的成功事业。2005年以来,作为秋月酒楼董事长的谢纯辉每年都要斥资慰问一批贫困家庭、孤寡老人、残疾儿童、贫困学子,而且特别关心环卫工人。每年8月8日,她都会组织员工体验环卫工作,召集爱心人士对环卫工人进行慰问。绥宁县金水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龙文琼今年荣获“湖南省劳动模范”称号。她1994年带领36名下岗工人创建绥宁哆唻咪酒家。2001年,绥宁县发生“6·19”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她主动捐款1万元,并收养2名灾区孤儿,其中1名孤儿在她的资助下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后成为公费留美博士。现在,受她影响参加志愿服务的人达到1000多名。
据悉,目前我市共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2960支,注册志愿者78万多人。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仅北塔区就涌现出了丰江社区“鸡蛋奶奶”、资园社区“双胞胎兄弟”、新渡社区“喇叭爷爷”等群众志愿抗疫典型。
擦亮品牌
“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宝古佬精神一旦与闪耀着时代光辉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发生碰撞,就诞生出一个又一个闪亮的邵阳本土志愿服务品牌。
从我市12月3日表彰的“全市十大最美志愿服务站点”名单中可以看到,市公安局人口与出入境管理支队志愿服务站、新宁县崀山旅游观光车队志愿服务站、市中医医院杏林志愿服务站等,这么熟悉,这么亲切,仿佛就在身边,又好像昨天还见过:市公安局人口与出入境管理支队志愿服务站为了帮助武冈两名深山男孩上户,破解重重难题;新宁县崀山旅游观光车队志愿服务站今年夏季返还粗心游客手机200多台;市中医医院杏林志愿服务站已为群众提供志愿服务1.6万小时……
“要通过志愿服务品牌引领和先进典型宣传,在全社会兴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新热潮。”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创文指挥部副指挥长周迎春在与志愿者们促膝谈心时,多次殷切嘱咐。
我市历来重视志愿服务品牌创建工作。今年5月14日,“文明实践志愿先行”邵阳市第二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在市委礼堂举行,12位入围项目负责人通过6分钟路演对各自服务项目进行了精彩展示,项目内容涵盖教育、医疗卫生、妇女儿童、生态保护、心理健康等多类志愿服务领域。
“红心林”和“大邵公益”是广大邵阳人民耳熟能详的两个志愿服务品牌。“红心林”自2014年成立以来,目前拥有个人会员200名、单位会员5家,主要致力于“三助一促”:助少,帮扶困境儿童;助老,扶助社区居家老人;助特,帮助特殊困境群体;促和,缓和社会与家庭矛盾。“大邵公益”的服务触角延伸到全市12个县市区,甚至在有些乡镇设立常设机构,成为促进当地文明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市许多志愿服务品牌在全国有影响,如邵东市爱心义工联和双清区肖家排社区分别荣获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和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此外,“白金急救十分钟”“孤贫儿童触摸艺术”、邵阳县“四美进农家”、新邵县“公德教育”等一大批志愿服务品牌在三湘大地上也越来越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