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题目,想起《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中的两个故事。
其一,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为了寻开心,大家在席间行起了酒令。黛玉一时情急,竟脱口而出:“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未曾想到这两句诗出自于当时的禁书——《西厢记》和《牡丹亭》。幸亏在座的其他人没有察觉,只有细心的宝钗发现了。但宝钗并未当众揭穿,事后对黛玉单独问道:“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来的。”黛玉这才想起行酒令时有失检点,羞红了脸。宝钗没有继续追问,反而自嘲道:“妹妹,你我只该做些针线活才是,既认得了字,就拣那正经的看罢了,最怕看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既保全了黛玉的面子,也尽到了提醒的责任。黛玉心中感激万分,对宝钗的芥蒂渐渐消除。
其二,建安五年,官渡大战,袁绍兵败,其手下书写讨曹檄文的陈琳也被擒。曹操不但不惩罚陈琳,反而留于帐中担任司空。陈琳感恩戴德,尽心辅佐,为曹操统一北方作出了贡献。曹操有宽阔的胸襟,得饶人处且饶人:俘关羽,不计前嫌封他官爵,成全他千里单骑寻刘备;华容道上,关羽放走曹操,偿还了当初的“不计前嫌”与“成全”。降张辽,不计较他原是吕布手下爱将,收入麾下,赏其忠勇;逍遥津处,张辽以八百破十万,用他的战功报答了那份“不计较”。因此,曹操成为一代枭雄。
以上两个故事告诉我们,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说话有点余地,是三月的春风,温暖人心;做事留点余地,是退一步后的天空,岁月宽展;这是做人的一种格局,人的胸襟越宽阔,人生的道路也更宽阔。
人生剧本,有阴晴圆缺,有跌宕起伏,有坦途险阻,只要我们抱着一颗凡事有余的心态,与人为善,不究过往,积极修行,给人生留点缺憾,是留白的乐章,宛转悠扬。这种洒脱自在而豁达的人生,不就是给剧本一个满意的结尾么?
(作者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