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38岁的杨女士来到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部。因家中老二几年前早产,体质较弱,她是儿科的“常客”。“我们这里离邵阳、长沙都远,出门看病一趟很不容易。多亏有专家来坐诊,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好病了,真好。”
杨女士所说的专家是专科联盟建设中的驻院专家。自2017年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分级诊疗建设以来,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与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确定了对口支援联盟。2018年,该院又积极探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充分依托三级医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优势,确定两院儿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结成专科联盟。
通过两年的专科联盟建设,优质医疗资源得以下沉,大大提升了当地医疗服务水平,这对生活在医疗资源尚不丰富的城步老百姓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福利。
这是邵阳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一个缩影。
邵阳市作为全省第一人口大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点多面广,任务重、难度大。如何确保全市830万百姓都能享受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红利?
近年来,邵阳市委市政府立足地域实际,从各县市实情着眼,从百姓迫切需求处着手,持续不懈深化改革,探索出“一县一策、紧密共联、全域覆盖”的新模式。
推行一县一策 破解改革难点
“以后找专家看病,再也不用挤车到市区去,在家门口就有优质大医院了。”听说市二人民医院将在长阳铺镇设立分院,邵阳县长阳铺镇杉木岭村的罗先生高兴极了。
利用公立医院的技术优势和民营资本力量,市二人民医院与邵阳恒爱医院携手合作,共同探索办医新模式。长阳铺镇分院的投入使用,将大大方便长阳铺镇、岩口铺镇、小溪市乡等周边数十万群众的看病就医,真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业内人士称,双方的合作办医为建设高水平医联体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为邵阳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谓“一县一策”体制机制的创新。
面对基础差、底子薄、人财物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些困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短板,根据各县市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不同,邵阳市按照“一个终点、多条路径;一个目标,多种方法”的指导方针,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百姓就诊便利化、健康保健常态化为目标,创新方法,有序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令之所指,行之所至。以12个县市区、市县乡三级公立医院、3421个村(社区)为改革主阵地,各地先后探索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升级、公立医院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等多项改革。创新推出武冈市“一村一室、一村一医”、邵东市“县级医院龙头牵引、孵化乡镇医院成长”、新邵县“公立医院薪酬分配试点”、邵阳市中心医院“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合作办医”等多种改革路径,有效地破解了改革难题,为全市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提供了样本经验。
实现紧密共联 化解百姓痛点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如何保障好健康这一基本民生?破解常为百姓诟病的“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努力提升百姓的就医感受,成为关键。归根结底,就是强化基层基础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在邵东市人民医院,来自团山镇的74岁患者曾某接受肠道肿瘤切除手术后,恢复良好,不由得感慨道:“在这里就可以动这么难的手术,真是我们老百姓的福音呀。”
近年来,邵东市按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快进键”,不断强化市级医院重症急症诊疗能力、乡镇卫生院轻症首诊能力、村级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立了市乡村三级基层医疗综合服务网络。辖区百姓看病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市”。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开春满园。为了满足居民对健康不断增长的需求,邵阳市掀起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热潮,通过医联体与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构建起“村—乡—县—市”四级接诊网络循环,老百姓看病不再难;通过药品零加成改革,开展按病种、按人头等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居民健身保健服务,减少居民直接和间接就诊支出,让老百姓看病不再贵;通过完善基层公共卫生硬件建设和医疗人才配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互联网+”医疗转型,解决“看病远”问题。
截至目前,邵阳市实现了基本医保省内异地直接结算和跨省就医费用异地直接结算;公立医院100%实行按病种收费。
实行全域覆盖 推广经验亮点
在武冈市晏田乡蕉林村村级卫生室,村医唐艳萍一会儿为村民做针灸治疗、一会儿为村民量血压,有条不紊。在清水亭村村级卫生室,药房、留观室、诊疗室一应俱全,村民不用舟车劳顿,就可以在村里享受到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考虑到农村卫生供需极不平衡,40%以上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村级卫生室提供,早在2015年,武冈市就启动村级卫生室统一改造。2017年,以全市规范化建设行动为契机,武冈又启动了新一轮基层健康服务提质改革,创新推出“一村一室、一村一医”的改革路径,全面消除了医疗服务“空白村”,成功破解了基层医改“村医难找、村医难留”的困境。
以武冈市村级卫生室建设为样本,邵阳市全面推广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和中医药诊疗方式,实现疫情防控网络全域覆盖。
改造一批,扩建一批,新建一批。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367个村和社区完成规范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一村一医一室”全覆盖。全市已有107家乡镇卫生院、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综合中医馆建设工作,21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核酸检测工作,每个县至少有1家医疗卫生机构能进行核酸检测,并与4家第三方检测机构签订了服务协议,全市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到27404人/份。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可期的未来,邵阳市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的邵阳模式建设,确保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卫生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