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2日

解锁健康“密码”

——邵阳市“深化新医改 共筑健康梦”系列报道一

邵阳日报记者 马娟 通讯员 黄璞 罗剑娇

●编者按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享受更便捷、更优质、更均衡的医疗卫生服务,是群众的永恒需求,也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

自2009年启动新医改以来,邵阳市在提升村级公共卫生服务短板、优化医保报销制度,医联体与医共体建设上破冰前行。推出一连串掷地有声的改革重举,架构起村—乡—县—市四级健康服务网络,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为总结改革经验、推动改革深入,本报推出邵阳市“深化新医改 共筑健康梦”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2009年,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村民夏金林前往邵阳市中心医院治疗肺病,每一次都要长途辗转,疲惫不堪。如今市、县两级医生定期下乡坐诊,他在县内也可以治了。

2010年,双清区火车站乡杨柳村58岁的曾桂喜糖尿病发作,接受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体检。现在,她每隔一个星期,就会到村卫生室进行身体状况监测。

10年前,老百姓住院治疗,经常为费用报销问题辗转奔波。现在,所有公立医院106个病种不设起付线、直接设定报销金额,个人承担的开支少了,服务的质量更高了。

从基层医疗资源“盲点”重重到村级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从老百姓“挤破头”进大医院到分级诊疗网络构建,从医疗卫生服务的“九龙治水”局面到村—乡—县—市紧密共联的资源整合“一盘棋”。10年光阴流转,邵阳市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探路前行,解开了830万市民的“健康密码”。

立足百姓需求 向“最痛处”破冰

2009年3月,国务院向社会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由此在各地陆续展开。

作为全省第一人口大市,邵阳老百姓对公共卫生服务提质的需求最为迫切。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点多面广,加之受限的财力与医疗服务水平,改革面临重重压力。

“公共卫生是最大的民生”。市党政主要领导坚定不移推动医改政策落地。市里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市长任顾问、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卫健委、医保局、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编办等11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员,12个县市区成立同等规格组织机构。

11个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协作、融合推进”的原则,确保各项医改政策落地的同时,市、县两级还组建医改专职指导队伍,每年拨付医改专项经费,鼓励各县针对实际情况精准施策,探索改革新路径。

近年来,邵阳市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支出逐步提高,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6%提高到8%,每年召开医改相关工作推进会议8次以上。

化解资源瓶颈 向“最末端”发力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

2015年,武冈市传来医改强音——全市所有村(社区)建设规范化村级卫生室,推行“一村一医一室”政策,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有了最基础的保障。

“以前我们的医疗资源分布呈‘下疏上密’的倒金字塔结构,80%的资源集中在市、县,20%的资源分布在乡、村,只有把医疗资源沉下去,才能打破这种资源分布的区域失衡。”邵阳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刘晓江说。

2016年8月,邵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0次会议决定,在全市推广武冈经验,启动以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截至目前,已有3367个村和社区完成规范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一村一医一室”全覆盖。

突破口一旦打开,改革之势便如利刃破竹。

——分级诊疗制度从理论变为现实。辖区内所属医疗机构与省级三甲医院联盟共组建24个医疗集团、79个专科(专病)联盟、70个县域医联体、47张远程医疗协作网。8家综合医院开设高血压专科门诊,3家三级综合医院开展多学科诊疗,10家二级综合医院启动5大中心建设,12家二级综合医院建立县域远程诊断中心。基本实现首诊在基层,小病进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公立医院100%实行按病种收费,患者按比例付费,医保按比例报销,医院按照临床路径治疗。实现了基本医保省内异地直接结算和跨省就医费用异地直接结算。患者负担减轻,报销更方便。

——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累计新增1000名全科医生深入基层,乡、村两级基层卫生服务人数超过1万名,28家乡镇卫生院被评为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12家公立医院下沉基层联点传输优质医疗技术,基层诊疗能力不断升级。“十三五”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增长70%,乡镇卫生院出院人数增加100%。

“新医改十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就诊人次比例达到70%以上,住院人次比例达到20%以上,区域内就诊比例达到90%以上。这份数据是老百姓用‘脚’投票的结果,也是改革最深入人心的成效。”邵阳市卫健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田清良说。

转变健康理念 向“新趋势”迈进

功能齐全的影像CT区、住院楼、先进高端的诊疗设备……在武冈市人民医院邓家铺镇分院,前来看病和进行常规体检的村民对医院的诊疗水平相当满意。“家庭医生检查发现我最近血糖指标升高,今天过来再检查一下。”岩口村村民黄建军说。

随着新医改深入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从“治病”转向“防病”。邵阳市12个县市区全面掀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热潮,定期体检、慢病管理、重病预防成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新内容。

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647个,常住人口签约271.4万人,签约率36.8%。签约后家庭医生团队能够按时为签约群众做好免费体检、上门家访、健康管理等服务,获得了签约群众的好评。

“医改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少生病,甚至不生病。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及时监测身体状况,不但能抢抓诊疗时机,节省个人开支,还能降低社会医疗资源损耗。”邵阳市卫健委副主任俞坤说。

近年来,邵阳市不断加大健康科普力度,组建健康科普专家团、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广泛开展各类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并于今年成立健康教育所,引导老百姓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邵东市宋家塘街道青龙村,村民周素梅经常头晕却不以为然,家庭医生上门检查后才得知患了高血压,开始服药治疗。“听说这个病很容易中风,想起来都后怕,幸亏有家庭医生。真是治病不如防病呀。”周素梅感慨道。

我们相信,民众健康意识的觉醒,会让邵阳在这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长跑中,克难攻坚,取得新的突破。

--> 2020-12-02 邵阳日报记者 马娟 通讯员 黄璞 罗剑娇 ——邵阳市“深化新医改 共筑健康梦”系列报道一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2748.html 1 解锁健康“密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