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宁如娟 通讯员 周树香) “房子比以前坚固多了,下大雨也不会漏雨,晚上睡觉都踏实了。”11月25日,武冈市湾头桥镇世富村村民刘谋能高兴地说,自家的老房子经过危房改造后,盖上了琉璃瓦、刷上了白墙,住房安全有了保障,房子颜值也提升了。
安居,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2013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0.5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6.5万余户,让40万农村贫困人口住进了安全房、放心房,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危房改造工作实施之初,我市精准施策,结合实际制定简明易行的鉴定程序,委托专业机构逐户开展3轮入户鉴定,确保四类重点对象房屋危险性鉴定全覆盖,做到应改尽改。根据鉴定情况,为C级、D级的房屋建立危房改造档案,并严格执行“一户一档”政策,确保批准一户、建档一户。同时,推进危房改造档案电子化,将危房改造户的信息全部录入全国农村危房系统,确保户户可查、一户不漏。加强与扶贫、民政、残联的数据衔接,重点核实C级、D级危房等级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等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坚守“让困难群众住上安全房、放心房”这一目标,我市强化危房改造工作的技术指导和质量安全监管,全力确保房屋质量安全。建立市县乡分级培训机制,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观摩、以会代训、发放政策明白卡等方式,就地就近培训农村建筑工匠和镇村干部,为危房改造工作夯实基层力量。健全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在督促乡镇(街道)落实质量安全监督主体责任的基础上,由县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危房改造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并实行乡镇初验与县级部门联合复验相结合方式,严格把关改造后房屋的质量。期间,全市先后4次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大排查大整改行动,组织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对所有乡镇、建制村进行全覆盖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隐患建立自查自改台账,及时整改到位。
新宁崀山、城步南山、沪昆高铁沿线结合危房改造,实施农村房屋风貌特色改造5864户,起到“建设一线,推动一片,带动一方”的积极效应;武冈市迎春亭街道荷塘村依托武冈机场区位优势,在危房改造新村建设都梁文化产业园,统筹发展观光农业、休闲旅游、特色种养等产业,让贫困户住得好、有钱赚……我市危房改造坚持统筹结合,因地制宜将农村危房改造与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积极创新农村危房改造模式和方法,把农村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铁路建设拆迁安置、农房风貌整治等工作结合起来,分类实施集中成片改造与分散分户改造,实现既推进危房改造,又改善村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