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艾哲 通讯员 周鹏) 邵阳县蔡桥乡原来是有名的“产煤之乡”。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蔡桥乡及时调整“航向”,坚持实施产业转型战略,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精心打造了“福林香柚”与“油茶”两张名片,由“煤乡”变身为“果乡”,成功实现绿色转型。
时下正值柚子和脐橙采摘时节,在邵阳县蔡桥乡福林村的香柚种植基地,满山香柚和脐橙挂满枝头,散发出浓郁的果香,种植户们正组织工人忙着采摘、打包香柚,并通过线上、线下进行销售。
福林村香柚种植户尹小英开心地介绍:“双十一期间,我们的福林香柚成了网上爆款,一个星期就卖出了二三万公斤,我们正在抓紧打包发货”。
蔡桥乡福林村距离县城30多公里,曾经是当地的重点产煤村,因为煤矿的过度开采导致环境破坏严重。2013年,蔡桥乡关闭所有煤矿,开始实施产业转型。福林村成立公司,把大大小小的矿山流转起来,发展水果、苗木种植。通过近几年来的生态修复,废弃煤矿山褪去黑色外衣,绿水青山回到村民身边,曾经满目疮痍的矿山变身为“花果山”。如今,全村柚子的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在基地,村民平时劳动领工资,年底还能拿分红,每人年增收可达2万元至3万元。立冬后的福林村穿“金”戴“红”,千亩香柚迎来丰收,美了乡村,富了村民。
福林村党支部书记吕会龙介绍,产业发展由“黑色产业”向“绿色产业”全面转型后,村里到处绿意盎然,已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在蔡桥乡水口村怡悦油茶专业合作社的榨油作坊里,浓香馥郁,一台大型烘干机与两台榨油机正在运作,农户们忙着将油茶鲜果榨油。该合作社负责人周根生介绍,煤矿关闭后,自己流转了4000多亩山地发展茶种植,在蔡桥乡打造多个高标准油茶基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如今,这个榨油作坊一天能榨油近200公斤。
目前,蔡桥乡油茶种植面积达3.2万亩,建成千亩以上高标准油茶基地13个,1700多名贫困人口依靠油茶产业入股或务工脱贫。如今,全乡因地制宜,坚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油茶、香柚种植等“绿色产业”,处处都是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