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

大美新邵商潮涌

童中涵 周红梅 罗曼

今年5月入驻新邵高铁新城产业园的湖南双润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有序生产。

高标准建设的大新农贸市场。

新邵县委书记阳晓华(前右二)带队在浙江宁波标克激光公司招商。

新邵县举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项目签约仪式。

金秋十月,硕果压枝。在“大美湖南之心”——新邵,处处可见喜人的招商和建设场景。全县纳入“135”工程升级版计划的23个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在新邵经济开发区潇龙机械的施工现场,2.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去年该公司营收1.18亿元,新厂区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突破5亿元。新邵高铁新城产业园内,第一期25栋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已建成13栋;已签约的22家汽配企业,目前已投产13家。近期,广化塑业、鸿腾铝业、兴荣废钢铁三大投资过亿元的再生资源项目相继落户雀塘循环经济产业园,为新邵县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新邵是湖南的地理几何中心。2016年,该县绘就“大美湖南之心”宏伟蓝图,勠力同心逐梦前行。今日之新邵,县域经济生机勃发,商业景象日趋兴盛。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商贸物流一片繁忙,乡镇农贸市场秩序井然。一片繁华背后,凝结的是新邵商务人的辛勤和汗水。

今年以来,新邵县商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布局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六稳六保”中心任务,紧扣全市商务工作和全县经济工作发展重点,坚持“补短培强、稳中求进”总基调,积极谋划、攻坚克难,着力稳增长、促消费,全面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招商引资注活力 产业集聚兴实体

9月18日至20日,新邵县委书记阳晓华率考察组赴粤港澳大湾区精准招商,3日内先后到广州、佛山、中山、东莞、深圳等地考察了8家企业,深入洽谈合作事宜,在招大引强、产业链招商、新经济业态招商和高科技项目招商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此前,6月4日至9日,新邵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历贤率队赴长三角地区就汽摩零配件、智能制造等项目开展精准招商。这是该县坚持高位推动精准招商盘活一方经济的缩影。

新邵县将2020年定为“产业项目建设年”。为开足马力抢抓产业转移机遇,该县商务局主动出击,分别在广州和杭州成立了新邵县驻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并派遣专人前往浙江台州、玉环等地开展驻地招商工作。在产业聚集招商上实现了突破,成功引进一大批汽配、服装和再生资源等产业项目落户新邵特色产业园区,并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太平洋建设集团和世界500强企业光大集团落户新邵。

“我们是5月28日第一家入园的汽配企业,感谢新邵商务部门的热心服务。”10月30日,新邵高铁新城产业园内,湖南双润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朝洲信心满怀地说,投产一年内双润机械将至少实现2000万元以上的年产值,回报当地政府和商务部门的关照和厚爱。

客商们的赞许和肯定,源自新邵商务部门的周到服务,更源自他们敢于亮剑、勇挑重担的创业精神。今年受疫情影响,招商形势异常严峻,新邵县商务局一班人积极担当作为。3月18日,该局在网上发布《2020年新邵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工作要点》,主动向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群众展示“四增”工作目标、“五新”工作重点和“三十项”硬核工作清单。

“我们主动亮剑就是自我加压,采取任务倒逼机制,督促干部有担当、勤作为。”新邵县商务局局长蒋命贤介绍,为确保年初目标有序推进,全局上下开展“三治、三创、三提”活动,通过治散、治懒、治虚,提振干部士气;倡导创新、创优、创强,营造创业氛围;力求提标、提质、提效,开创商务工作新局面。今年1至10月,全县累计签约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72个,合同引资75.52亿元;累计引进省外境内资金52.1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91.09%,同比增长16.15%;实际利用外资3079万美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32%,同比增长969%。

2020年,新邵不仅在招商引资上有新突破,而且对外贸易开拓新局面。该县“危中寻机”为外贸企业解难:4月,聘请专家、海关等相关人员专门组织召开了“稳外贸座谈会”;7月,市海关和市商务局在新邵举办全市第一场通关及保税改革培训会;成功对接邵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邵阳经济开发区外贸综合服务中心两个平台,为鸿宇发制品等企业贷款融资3000万元。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该县的外贸企业出口量不降反升。与此同时,该县不断加大企业引进力度,成功引进20家外向型汽摩零配件生产企业入驻高铁新城,实地考察中山市鑫旺隆电子等灯饰生产企业,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目前,全县有进出口权的企业超过60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33家,同期增长10家,进一步壮大了出口创汇的队伍。

“电商快车”惠民生 助农拓宽“致富路”

10月29日,在新邵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十余家入驻的特色农产品公司正通过网络将该县区域公用品牌“新邵资味”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目前该中心已入驻湖南惠农科技等电商企业20余家,共培育电商企业104家,其中湖南呱呱叫食品有限公司和邵阳心连心食品有限公司获评省电商百强企业。”新邵县商务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培育本地电商企业、挖掘电商人才,今年新邵实现了农特产品不滞销、群众丰产又丰收的总体目标。

新邵县于2017年成功申报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近年来,该县商务局加快完善农村电商服务网点、仓储物流等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农村电商引领带动作用,有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全县完成一二三产业电商交易额26.58亿元,获得“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县”荣誉称号。

今年5月至6月,为全面摸实全县农产品生产销售情况,该县商务局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全面摸底调研。针对该县黄桃产业预计年产量达到100余万公斤、产销不对称的现状,决定多措并举开展黄桃产品产销对接活动。7月至10月,该局先后3次组织电商物流协会和电商企业在潭府乡团结村、大团年村及县城湾田广场开展黄桃展销活动,顺利销售黄桃100余万公斤,有效解决了黄桃销售难题。

今年1月至9月,该县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完成电商销售农产品零售额2.58亿元,贫困村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交易额达3011.62万元。这些阶段性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新邵县商务局的“三注重”得力举措。

注重基础建设,强化配套功能。新邵县商务局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管理,着力打造乡镇、村级电商示范站点,重点打造了留田、清水、白水洞等50个电商示范站点。同时,有序推进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建立了以县级仓配物流中心为中心、15个镇级站点为支撑、211个村级站点为基础的仓储物流体系,使该县电子商务行业夯实了发展基础,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注重品牌建设,强化营销推广。该局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三品一标”认证申请,并鼓励农产品网货化加工与生产。目前,该县已有9家企业进行“三品一标”认证申请,12家企业转型开展农产品网货化生产与加工,并打造了“新邵资味”区域公用品牌,推广了坪上富硒农产品、寸石香菇、潭府猕猴桃等“一乡一品”网销品牌。

注重提质增效,强化扶贫增收。该县共有12家电商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直接或间接带动10000余贫困农户增收。同时大力推进“农产品+电商代销”新型网销模式,通过“电商达人”、网红直播带货等方式,助力农产品在电商平台的销售额节节攀升。通过举办“新邵好滋味·县长来直播”等专题展销活动,让160余款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拓宽销路助农增收致富。

筹资升级“菜篮子” 充实百姓“钱袋子”

10月30日是新邵县大新镇赶集的日子。与以往马路市场泛滥于言禾公路两旁不同,如今摊贩们都主动搬进了今年7月完工的大新农贸市场。这个依江而建的新型农贸市场占地4000余平方米,拥有摊位200多个。

“为高标准建好大新农贸市场,我们多次到省商务厅对接,争取了82万元专项资金。”新邵县商务局工作人员介绍道。

市场兴,摊位旺。“环境好了,来赶集的人多了,生意自然更好了!”在大新镇摆摊多年的商贩潘金凤说。

对于乡镇农贸市场改造升级这项惠民工程,新邵县倾注全力。县财政及时拔付市场建设省奖补资金443万元,县政府配套800余万元,并开辟市场建设手续办理绿色通道,因地制宜推进市场建设。作为乡镇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的具体实施部门,新邵县商务局一班人凝心聚力、抢抓工期,今年累计投入资金2123万元,完成新建市场26个,改建市场14个。

升级乡镇农贸市场,还只是新邵商务部门繁荣消费市场的系列举措之一。一方面,该局不断营造消费热点刺激消费增长。今年2月,在商务部门的引导下,湾田广场给262户商户减免租金300余万元,减轻场内实体经营户压力,实体消费形成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该局进一步完善消费品流通体系,大力推进“一网多用”,择优把农家店打造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了30多处品牌连锁便利店,并协助湾田商业广场步行街申报了省级步行街。另一方面,该局稳步开展“老字号”申报,助力新业态发展。湖南兴盛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宝庆桂丁茶品牌正式申报“湖南老字号”,该县新型业态发展迅速,连锁经营引领潮流,城乡涌现了一批连锁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等新型零售业态。

--> 2020-11-27 童中涵 周红梅 罗曼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2559.html 1 大美新邵商潮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