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是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县共有贫困村85个,建档立卡贫困对象15873户56736人。
6年来,绥宁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坚持标准,精准精细,和全县人民一道,发起了消灭绝对贫困的总攻。在县级领导示范带头下,全县5630名帮扶干部职工扎下身子,走村串寨,与贫困户真情实意结“亲戚”,脱贫致富手拉手。据统计,全县结对帮扶干部共实地走访贫困群众15.98万人次,参加劳动8.2万人次,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微心愿”3.4万个。
“五个一批”助力脱贫攻坚
绥宁县集中资源和优势兵力,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始终把精准精细、用心用情作为根本方法,做到不脱贫不放手、不致富不罢休。
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2014年以来,全县整合产业扶贫资金4.1亿元。青钱柳、油菜、生猪、蔬菜、杂交水稻制种、绞股蓝、油茶、南竹、光伏发电等九大县级重点扶贫产业,和乡村自主确定的扶贫产业,构建起精准脱贫的产业支撑点。先后引进和扶持新五丰、中集、银山、丰源、贵太太、神农金康等龙头加工企业,建设电商服务中心。与此同时,绥宁县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创新推出“东山红提贷”与“东山红提冷库贷”两大商业信贷特色产品,累计发放贷款195笔1038万元,带动500人致富。
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绥宁县共易地搬迁3765户15189人,建有16个集中安置点;全县四类重点对象房屋全面整改到位。为了帮助村民搬迁后能稳定就业,绥宁县在所有集中安置点建设光伏电站,配套建设乡镇农贸市场5个、提供菜地612亩、开发公益性岗位1600个,安置在湘商产业园148户,设立“扶贫车间”安排贫困就业人员734人,确保实现一户一人就业。
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一批。落实禁食退捕,转产(业)一批。发放生态补偿,保障一批。发放生态补助7178万元 ,受益贫困户4264户13218人。设立公益岗位,聘用一批。选聘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1391人,发放管护补助1391万元。
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教材费;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643.26万元、2075人次;适龄儿童“零辍学”。
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发挥政策优势,健全完善“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让每一名困难群众得到救助。
“四部曲”夯实扶贫成果
为了让绿洲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绥宁县干群发扬钉钉子精神,挥舞“四把铁锤”砸向贫困,攻克一个个贫困堡垒。
提升“两个完善”。为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绥宁县坚持为85个贫困村和133个非贫困村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引导资金,累计投入15亿元开展了人安饮水、农村道路“窄改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等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会战。
打牢工作基础。绥宁县深入开展“三走访三签字”,实现贫困村走访全覆盖,先后开展15次集中督导调研活动和21次集中扶贫主题日活动;创新开展“两提一促”主题活动,评选表彰“十杰百优”,示范带动全县干部提振精气神、提升执行力;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
注重党建引领。选拔426名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选优配强后备干部655名;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将181名致富能手发展为党员,将554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
激发内生动力。创新开展法治宣传进万家、孝老爱亲进万家、精神扶贫进万家、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每年评出10个最美扶贫脱贫姑娘和10个扶贫先锋,激发群众奋力攻克一个个贫困堡垒。
持续发力攻坚克难
绥宁县2018年脱贫摘帽后,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的要求,始终保持决战决胜的战时姿态,持续抓好巩固提升工作,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同时,针对上级反馈的脱贫各领域存在的问题,扎实整改,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通过持续发力,绥宁县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2019年,8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今年,全县15873户56736人全部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