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

●品茗谈文

李清照与朱淑真的咏梅诗

——历代咏梅诗漫谈之七

张先军

宋代李清照是咏梅的大家,现存35首咏花词中,其中写梅达13次之多。如《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然咏梅的诗作却鲜见,只有一首《偶成》。虽未注明所咏为梅花,但据易安居士对梅之喜爱,我们大略可以判断所咏为“梅花”。

诗曰:“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李清照另有《清平乐》词一首,可以看作是对此诗的注脚:“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这首词写观赏梅花,感物是人非,岁月沧桑,正与《偶成》看花之感如出一辙。十五年前看花是与丈夫赵明诚恩爱伉俪,相从赋诗;而今看花物是人非,心境已大为不同。今昔对比,正见沧桑之感。

我们知道,李清照的人生以宋室南渡为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的李清照是生活幸福美满、无忧无虑的官宦少妇,以写诗、宴游为乐事,是那个“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的悠闲浪漫的闺中女子,此时多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而后期北宋灭亡,她逃亡南下,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感国家破灭、丈夫病亡,是“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人比黄花瘦的孤凄憔悴形象,此时主要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这一首咏梅之作,更多的是国破家亡的沉痛感喟。咏梅赋予国破家亡的兴亡之由、今昔之感,自杜甫的《江梅》始,经苏轼、陆游、李清照等人的吟咏,至明清之际蔚然成为咏梅审美意蕴的又一分支。

朱淑真咏梅给我们呈现出另一道风景。朱淑真(约1131-约1180),又作朱淑珍、朱淑贞,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约生活于南宋高宗、孝宗时期,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生于仕宦之家,小时家境富足,天生丽质,受过良好教育,通音律、能绘画,是宋朝仅次于李清照的女词人。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终年不到50岁,墓在杭州青芝坞。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有《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朱淑真是历代女诗人中咏梅诗作较多的,大致与吕碧城相当。她的咏梅诗写得清新自然,多是自己的闺中生活和情思,如“病起眼前俱不喜,可人唯有一枝梅”“的皪江梅浅浅春,小窗相对自清新”“惟有梅花无限意,对人先放一枝春”等等。她的《探梅》一诗写得很有生活情趣,表现了封建礼教压抑下中国女子那种活泼率真的自然人性。

诗曰:“温温天气似春和,试探寒梅已满坡。笑折一枝插云鬓,问人潇洒似谁么?”这首诗里,诗人写在一个风和日暖的春日去踏春,看到满山坡的梅花烂漫可爱,心情非常愉快,折下一枝梅花插在云鬓里,问:有谁能像我这么潇洒么?诗歌写得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情趣,一个天真烂漫活泼率真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这在中国女性文化里是非常可贵的,是一种非常淳朴自然的人性的流露,这大概只有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可以比拟。

(张先军,邵阳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邵阳市诗词协会主席)

--> 2020-11-24 张先军 ——历代咏梅诗漫谈之七 ●品茗谈文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2433.html 1 李清照与朱淑真的咏梅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