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员、育婴师、养老护理员,此类人员一度紧俏,却又因从业门槛低、服务质量良莠不齐而备受争议。这几年,一名新宁姑娘将这块蛋糕做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专业。她和团队让这个职业的奋斗者们实现了“光荣与梦想”。
她,便是新宁县友乾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刘艳艳。在脱贫攻坚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道路上一直默默发挥光和热的她,被评为邵阳市2020年度“最美扶贫人物”。
放飞巾帼梦想
与这位80后的女子交谈,第一感觉是她诚恳,心中有大爱。聊得深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感慨油然而生。
出生在金石镇宛旦平村的刘艳艳,大学毕业后南下打拼,曾经月薪数万元,生活简单自在。但到了2017年,随着孩子呱呱坠地,在请月嫂的过程中,她的思维发生了改变。当时,月嫂职业非常紧俏。月子中,刘艳艳和家人想方设法,苦于找不到专业的月嫂。后来,她还是托父亲的一个朋友介绍了一位月嫂,每月工资6000元。
月嫂专业的护理,让刘艳艳大开眼界。于是,她萌生了回家乡发展家政服务业的想法。
在家乡开学校办实体,不仅可以照顾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还可以通过培训、职介等为家乡父老改变贫困面貌。何乐而不为?她拿出积蓄,利用自己良好的信誉获得启动资金。2017年下半年,她在新宁县人民医院附近租了两个门面,创办了新宁友乾家庭服务管理有限公司,之后成立友乾职业培训学校。
创业难,难在起步。当时,新宁县的家政市场参差不齐,专业人员严重缺失,社会评价不高。刘艳艳充分利用朋友介绍、发朋友圈等方式,传播公司理念,从长沙请来专业人员做示范,以优质服务获得客户认可。
公司逐渐走上正轨,业务供不应求。刘艳艳想到,新宁县外出务工人口多,留守妇女多,可以让留守妇女利用空余时间到学校接受专业培训。这些学员学成获得资质后,即可上岗,既可为自己增收,也可逐步改变新宁县育婴师等供不应求的状况。友乾职业培训学校根据市场需求,专门开展高端月嫂、小儿推拿师、催乳师、育婴早教师、产后修复师等职业技能培训,为市场输送专业人才。
从2017年底开始,友乾职业培训学校学员越来越多。从最初的200人左右,增加到2019年的4000多人,其中贫困女性700多人。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至今也已招收2000多名学员。
托起脱贫希望
新宁县金石镇李家塘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陈艳方,是刘艳艳的第一批学员之一。
陈艳方家情况特殊,一家人全靠她在东莞务工七八百元一月的收入维持基本开支。2013年后,她要管孩子、忙农活,经济收入更加微薄。刘艳艳成立公司和学校后,陈艳方接受了专业的育婴师培训,逐渐成为熟手。客户反映,她专业、细心,“哭闹的孩子到了她手上就不哭了”。获得客户认可后,陈艳方更有信心,业务量也逐渐增多,从2017年的4000多元月薪,增长到现在的7万多元年薪,实现了脱贫致富。
家住黄龙镇黄龙村的陈争艳,今年40岁,以前在一家超市上班,月薪1000多元,孩子想买点好吃的、好玩的,她都舍不得。2017年,她在友乾职校参加了培训,考取了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学校推荐,她成功在深圳某大型家政公司接单,目前单价(月薪)最低12800元。现在,陈争艳常常给孩子买好吃的、好玩的和学习用品寄回来。孩子生日和节假日,还能回来跟家人团聚。2018年底,她家还新建了大房子。
“为什么要当贫困户,我们不等、不靠、不要,多光荣!”来自清江桥乡堡口村的学员申玉梅自豪地说,“我靠自己的双手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挺起了腰杆做人。”
刘艳艳介绍,截至目前,经友乾培训走上家政服务岗位的已有3000多人,培训合格后全部推荐就业,大部分学员的月薪超过6000元。“通过培训,不仅提升了妇女们的专业能力、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还助推了县里的精准扶贫工作,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我认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了。”
为了满足偏远农村女性的求学要求,从2018年开始,友乾职业培训学校就走进农村,开展巾帼创业家政扶贫免费培训。在专业团队的言传身教下,农村妇女们掌握了最专业的育婴知识和最实用的专业技能,一批又一批的学员学成以后,在服务母婴的过程中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和高额的经济回报。
因免费培训贫困女性,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友乾职业培训学校先后被新宁县妇联定为“巾帼创业扶贫培训示范基地”“家政扶贫定点培训基地”,被县总工会定为“女职工培训学校”“新宁县困难职工一户一产业定点培训基地”,被县商务局定为“新宁县百城万村家政扶贫定点培训基地”,被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定为“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