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2日

“驻”进民心 “帮”到心坎

——邵阳市应急管理局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刘波 杨海

在市应急管理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引导、支持下,大富村大力发展脐橙主导产业。目前,该村的脐橙种植面积已超过4000亩。 刘波 摄

市应急管理局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在果园查看脐橙长势。 刘波 摄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尹顺枚通过种植脐橙、养鸡喂鸽实现了脱贫致富。 刘波 摄

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朱文熬(左二)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市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王俊(右三)进村入户走访,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难题。

10月26日下午,新宁县高桥镇大富村,温暖的阳光给大地披上一层光辉。养殖户尹顺枚接到了镇上饭店订购肉鸽的电话。“好嘞,我马上让儿子开车送过来!”尹顺枚爽快地答道,话语间,满是欣喜。

近3年来,在市应急管理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尹顺枚一家通过种植脐橙、喂鸭养鸽,每年可获得约10万元的收益,成功甩掉“贫困户”这顶帽子,走上致富路。

自2015年5月起,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市应急管理局先后在新宁县丰田乡新江村(2015年5月至2017年底)、高桥镇大富村(2018年3月至今)开展驻村帮扶工作。5年多来,该局扶贫干部牢记使命,扎根一线,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驻”进群众心里、“帮”到群众心坎上,用真情和实干书写出战贫的精彩答卷。

●抓党建 凝聚最强力量

10月23日、10月26日,市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王俊、局长朱文熬分别带领局机关的党员干部来到大富村,走访慰问结对帮扶的贫困户,了解他们的近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自帮扶工作队进驻大富村以来,这里的贫困群众就成了该局全体党员干部心中的牵挂。每月进村入户走访慰问结对帮扶的贫困户,成了大家自发自觉执行的“规定动作”。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凝聚最广泛的力量。无论是在新江村,还是在大富村,市应急管理局始终坚持以党建带脱贫,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广泛发动、动员全局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凝聚起脱贫攻坚的最强合力。

2015年驻村帮扶伊始,市应急管理局就迅速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了帮扶工作机制,选派最精干力量驻村帮扶,还要求帮扶队员必须“驻”进民心、“帮”到心坎。该局党组明确表示,将为驻村帮扶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和后盾保障。对帮扶工作队提出的问题、申请,均会第一时间专题研究,尽全力予以解决。5年来,该局先后从紧张的工作经费中挤出了60多万元,用于支持新江村和大富村的扶贫工作。

为帮助贫困村民早日脱贫致富,该局领导多次到村调研和慰问,指导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局党组多次以“扶贫”为主题,在村里开展主题党日、志愿者服务活动,拉近党员干部与“穷亲戚”的关系,密切双方联系,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群众要脱贫,关键看支部。市应急管理局党组及驻村帮扶工作队决定狠抓村级党组织建设,锻强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将其打造成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队。

在新江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着力解决了村级班子软弱涣散的问题,在村“两委”班子换届时,通过民主选举,对推动工作不力、热情不高的部分支委成员进行调整,全面打响“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的脱贫攻坚新局面。

在大富村,帮扶工作队队员们经常主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谈心交心,在工作中相互学习交流,把村“两委”班子与驻村帮扶工作队打造成了一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坚强班子。

●结对子 “配菜送餐”帮扶

贫困群众多,致贫原因各不同,怎么带领他们脱贫?市应急管理局党组认为,必须坚持“一户一策、精准扶贫”模式,根据贫困户各自的实际情况,量身制定脱贫方案,提供点对点精准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引导他们脱贫致富。

在大富村,市应急管理局结合村情实际,推行“配菜送餐”帮扶法,根据每一户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发展意愿,精心“配菜”,制定出“帮扶餐”,让不少贫困群众的困难、问题迎刃而解。

该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李湘群人穷志不穷,决心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未来。他与同是贫困人口的尹彦良一道办了一个农场,种脐橙和养鸡。

作为李湘群的结对帮扶干部,市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王俊积极替农场发展想办法、出主意,邀请专家上门服务提供种养技术指导,开展消费扶贫帮助解决市场销路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附近企业生产导致农场果树减产的情况,并参与协调解决,让农场获得应有的赔偿款。

“有了王书记的帮助,我们有信心办好农场!”李湘群信心满满地说。

受地质灾害影响,该村1组尹文、尹彦两家的住房出现安全隐患。了解情况后,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杨海第一时间协调镇安监站工作人员实地查看灾情,短时间内解决问题。2组村民柒梅芳、6组村民黄泽贵均患精神类疾病,但十几年来一直未能评残。工作队队员专程请专科医生来村会诊,并到相关部门为他们办理残疾证,两人成功被纳入低保,生活有了保障。

帮扶工作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鼓励贫困人口通过喂养家禽家畜、种植经济作物脱贫致富。与此同时,市应急管理局扎实开展消费扶贫,积极采购贫困群众的农特产品,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增收。2018年,因生猪市场萧条,贫困户尹邦杞家喂养的10头猪没有销路,驻村工作队通过消费扶贫渠道,帮他把猪按市场价全部售出,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强基建 夯实脱贫基础

夜幕降临,新江村却越发热闹。一些院落里,村民们伴着音乐起舞,惬意地享受着“夜生活”。“这还得感谢市应急管理局的同志。2016年,他们为我们争取了电网改造项目,还为我们村每个组配发了一套跳舞机和音响设备,让村民们有了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志说。

自驻村帮扶以来,市应急管理局坚持把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根本途径,围绕抓好水、电、路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工作,推动新江、大富两个村的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为贫困户脱贫奔小康提供硬件支撑。

用电高峰期,电压不稳定,导致饭煮不熟、电灯不亮、电视看不了……2015年,市应急管理局驻村帮扶工作队刚到新江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必须“电”亮新江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协调对接市、县供电部门,争取电力改造项目和配套资金。通过积极争取,2016年底,新江村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了。

路通百业兴。为给两个村的产业发展夯实基础,驻村帮扶工作队倾力帮助村里争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通过努力,新江村硬化了与相邻的长凤村间1.2公里的联村公路,群众通达镇上、县城更快捷了;完成了2组至6组通组公路坍塌路面的维修,解决了村组间交通不畅的问题;扩宽村级公路3.3公里,解决村民出行安全的问题。在大富村,硬化了10.5公里村组道路,今年4月,还完成了8.37公里道路的窄改宽任务,并实现了硬化路组组相连。

新江与大富两个村都是有名的干旱村。驻村帮扶工作队致力完善两个村的水利设施建设。在新江村,修建大小水池7处,整修山塘4口,有效解决了该村多年来缺水的问题。在大富村,实施自来水通户工程,结束了大竹片区9个小组村民没有自来水、饮水难的历史。

5年间,通过各类项目建设,新江、大富两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面貌日新月异,当地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也不断提升。

●培产业 拓宽脱贫之路

“输血扶贫”是治标,“造血扶贫”才治本。作为新江村、大富村的后盾单位,市应急管理局积极为贫困群众寻找能持续增收、脱贫致富的道路。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大富村历来有种植脐橙的传统,而如今的崀山脐橙通过广泛宣传已名扬省内外,市场潜力巨大。结合村里的实际,驻村帮扶工作队与大富村“两委”一拍即合:发展脐橙主导产业,以分散种、养为补充。

大富村地理位置偏僻,人员思想守旧。为打破群众“闭着眼睛种地,种啥是啥”的固有思想,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杨海带着队员们挨家挨户地讲解产业扶贫政策,引导群众种植脐橙。

为推进脐橙产业发展,驻村帮扶工作队协调资金在村里修建了16500米的机耕道,基本实现了有脐橙果园的地方就有机耕道。

“以前我们卖脐橙都得自己挑到镇上去卖,费时费力。现在机耕道直接通到果园,收购商也愿意来我们这里采购脐橙了,我们的脐橙再也不愁卖了!”3组村民唐孝发开心地说。

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协调、支持下,大富村还硬化了15座山塘,建设贮水池45个、节水窖76口。该村的脐橙种植面积已由2018年的3500亩增加至4300亩,今年产量有望突破500万公斤,成为全镇脐橙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村。

在驻村帮扶中,市应急管理局还致力帮助结对村壮大集体经济,为脱贫攻坚提供稳定的造血平台和经济支撑。目前,大富村集体经济创业基地初具规模,已开垦55亩荒山,种植药材、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该局驻村帮扶队撤离新江村时,为村里留下了一个近300亩的白茶、红橙种植基地,如今即将产生效益。

有了产业支撑,新江村、大富村焕发出新活力,村民致富有了新的希望。2017年底,新江村成功摘掉贫困村的帽子。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后,国家深度贫困村——大富村先后有83户327名贫困人口脱贫,今年最后4户10人也达到脱贫标准,即将摘帽。

扶贫帮困,历史的使命,人民的重托。市应急管理局驻村帮扶工作队依旧在大富村奋战着。他们将与村“两委”一起,持续引导和发动群众,慎终如始,铆足干劲,默默书写向着幸福进发的新篇章。

--> 2020-11-12 刘波 杨海 ——邵阳市应急管理局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1827.html 1 “驻”进民心 “帮”到心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