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构成清晰的逻辑主线贯穿《建议》始终,指明和确定了未来发展的历史方位、发展理念、战略决策。
1.在新阶段新成就中提振精神
“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历史性进展,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书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伟大奇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尤其是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走在世界前列。这些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雄厚的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了有利条件。
2.用新理念在挑战中凝聚力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面临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尤其需要在新矛盾新挑战面前坚定信心。审视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环顾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对此,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变局中开新局;要主动迎接挑战,准确识变,主动应变,强化底线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勇于开顶风船,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3.在新格局新机遇中坚定信心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趋利避害、抓住机遇,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根本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在一个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更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树立发展目标。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发展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其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在更高的起点上全面扩大改革开放。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凡是愿意同我们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我们都要积极开展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系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