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9日

为患者建立绿色“静脉通道”

——邵东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术

邵阳日报讯 (通讯员 谢颖超 邵忱) 日前,邵东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成功为两名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术。该技术的开展,标志着该院PICC专科护理技术又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传统的PICC技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特点是减轻患者长期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药液在输注过程中渗漏及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尤其是化疗药高渗药等),留置时间可长达一年,基本能满足大多数需要长期输液、化疗、营养支持治疗等患者的需要。但由于人体血管的解剖位置、血管内在走向及管腔瓣膜等不可预料情况,很难保证送管达到预定的位置。

塞丁格(Seldinger)技术也称微插管鞘技术(MST),是经皮穿刺并用导丝交换方式置入导管的技术。改良塞丁格技术是用标准的小号针头进行静脉穿刺,通过穿刺针送入导丝,保留导丝将穿刺针拔出,扩张器沿导丝送入,必要时进行扩皮,拔出导丝及扩张器针芯,通过扩张器置入PICC到达预测量长度。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的PICC技术相比优势明显。首先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另外超声置管使置管的部位由肘下移到了肘上,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感,肢体活动自如;并且,减少了因活动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最重要的是,置管后可在超声下检查导管是否异位到颈内静脉,给操作者增加了一副透视眼镜,避免盲穿后要通过拍片才能发现导管异位到颈内静脉,再调管,再拍片,既给患者节省了费用,又减少了患者多次拍片所承受的放射线辐射。

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置管术的开展,填补了邵东市该项技术的空白,也为邵东市需要长期输液、化疗、营养支持治疗、静脉穿刺极度困难等患者带来福音。

--> 2020-11-09 ——邵东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术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1710.html 1 为患者建立绿色“静脉通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