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8日

“三治融合”打造精品北塔

——北塔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纪实

邵阳日报记者 宁如娟 通讯员 李爱国 尹乐清 呙奕州 许丽慧

11月4日中午,北塔区新滩镇街道资新社区“玖玖红”志愿服务队准时出发,为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上门送餐。这支由社区党员带动居民自发组建的志愿队,通过分区域、分时段的包班制服务体系,为辖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送餐、家政、康复照料、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实现最快15分钟到达的上门服务。

人民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已逐渐成为北塔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新常态。今年以来,作为全省“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试验区,北塔区探索推进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突出以自治强基、德治教化、法治保障,构建共融共建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打造环境更美、产业更旺、治安更好、社会更和谐的精品北塔,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高质量党建引领。北塔区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该区成立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各乡(街道)、各成员单位均建立由党政负责人主抓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责任体系。发挥区、乡(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三级联动作用,通过构建单位党建、区域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补、互动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使党的工作覆盖“三治融合”各领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北塔区“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如陈家桥乡李子塘村村委建立党群服务中心,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茶元头街道马家村打造“红管家”积分管理平台,由党员带动村民对群众自治行为进行量化考核。

打造“一村一品牌”。北塔区在全区5个乡(街道)选定10个村(社区)率先开展试点工作,针对各村(社区)的不同特点,坚持“一个试点一张图,一个社区一方案”,放大优势、补齐短板,着力打造各地的“独家品牌”。田江街道田江村发挥16名党员的力量,打造老邓、老何、老禹三个“品牌调解室”,调解村民间的土地、经济、信访等矛盾纠纷,协助村“两委”做到“矛盾不出村,问题不过夜”;状元街道槐树社区组建科技兴农协会、环境治理协会等15个居民自治团体,开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治理之路;陈家桥乡李子塘村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队等群众监督组织,让该村的一切项目建设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随着“三治融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该区涌现出一批以小支点撬动大格局的典型村(社区),形成“一村一品牌”。

催化自治活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重点在基层,基础在群众。北塔区注重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群众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唱主角,健全以群众自治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村(社区)治理体系。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该区各村(社区)在推进“三治融合”中使用重大事务决策“四议两公开”的工作方法,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及时打消群众疑虑。引导群众成立村民议事会、群众监督委员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矛盾调解协会、义务巡逻队等群众自治组织,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自治局面,推动村(社区)治理由“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发展。同时,开展“十大孝星”“最美庭院”“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对在自治工作中能够积极发挥正面作用的群众,适当给予精神上、物质上的鼓励,形成良好的激励作用。

当前,“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已在北塔区全面铺开,全区5个乡街道、41个区属责任部门、41个村(社区),唱响了“三治融合”“大合唱”,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方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 2020-11-08 邵阳日报记者 宁如娟 通讯员 李爱国 尹乐清 呙奕州 许丽慧 ——北塔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纪实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1675.html 1 “三治融合”打造精品北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