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这是全民共享的福利,也是全民应尽的义务。但是,因为每个人的素质修养、行为习惯参差不齐,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一些怪象。
比如,街头有人乱扔烟头,志愿者劝阻,对方阴阳怪气,“管这管那,把卫生管好了能当饭吃?”有人骑电动车闯红灯,旁人相劝:“你这样,邵阳还怎么创文?”对方回答:“创文关我么子事?”有人在公交车内吸烟,同车乘客说得口干舌燥,脸都变黑了,对方置之不理软硬不吃。
诸如此类的情况,往往让劝导者很是生气。脾气好的忍忍就过去了,脾气不好的,语带怨责、出口讥讽甚至恶声骂上几句,那也是有的。某种意义而言,这种“多管闲事”,就是一种见义勇为。但是,依人之常情,劝导的结果得了一肚子气甚至发生冲突,下一次很可能就不会再出声了。
对此,社会要鼓励文明劝导行为,而个人在劝导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首先要肯定自己,想劝导是有善心,能劝导是有勇气。不管结果如何,给自己一个赞,不要被挫败感所左右。
其次要注意方法。劝导时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注意表情、语气和措辞,不要把怨气和怒气带给对方,要传递善意的提醒和关心。因为怨是心上刺刀,劝才是力量添加,让对方感受善意引导比承接埋怨和指责,更容易达到我们的目的。
最后要正确看待结果。只要有劝导行为发生,就一定产生作用。对方当下接受,固然最好,但如果对方置若罔闻,反唇相讥,那也完全不必气馁。因为人的素质提升是有过程的,素质的质变需要一点一点的量变积累,而你的影响正在促成质变的到来。
我们作为社会人,相互影响是必然的。以良好的心态劝导他人、从善如流地接受文明劝导,既是个人修养的必要,也我们建设美好和谐社会的必需,值得每一个人有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