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局抢抓政策机遇,全力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异地交易指标25856亩,筹措脱贫攻坚资金25.74亿元,做到了扶贫项目用地应保尽保。”10月28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吴韬介绍道。
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通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加强国土综合整治、支持矿产资源开发、加大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用好用活部门政策,为全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强要素保障。
用心,下足功夫抢抓政策机遇
打赢脱贫攻坚战,行业扶贫是重要一环。自然资源政策是脱贫攻坚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用好用活行业政策助力脱贫攻坚,成了全市自然资源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核心内容,就是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乡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将宜整理复垦为农用地、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以及位于城市规划圈外的工矿废地,与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等面积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从而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障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如何精准落实这项特殊支持政策,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可供依照的规范性操作办法。怎样把政策里的“金”“银”挖出来?市级领导亲力亲为,多次带队到省自然资源厅协调项目开展工作及相关事宜,全力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市自然资源部门在全市系统开展一系列学习调研活动,做到前期工作思路清、底子明、目标实、措施严、推进稳,为全面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奠定基础。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完善扶贫开发用地政策”。我市自然资源部门学透用活政策,第一时间抢抓机遇,调整完善市级、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县区及162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获省、市人民政府批准,为脱贫攻坚留足了用地空间。同时,利用深度贫困县专项用地计划政策,优先安排脱贫攻坚需要的新增建设用地。近年来,我市无一贫困县用地报批缺指标,脱贫攻坚用地做到了应保尽保。
抓住中央〔2017〕4号文件“向耕地要效益”的脱贫致富新机遇,我市在贫困地区实施一批土地整治项目,完善农田灌排设施,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民收入。
用力,下大力气推进政策落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自然资源部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的一项超常规政策,仅针对扶贫开发地区,执行期止于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不受指标规模限制。
为确保政策落地落实,挖出增减挂钩政策里的真“金”白“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研究制订《邵阳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方案》,开展农村“空心房”专项整治行动,争取省自然资源厅政策倾斜和支持。新邵县与长沙高新区签订增减挂钩土地政策支持扶贫攻坚协议,成为全省首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有偿流转试点县。全市拆除“空心房”282万平方米,拆旧复垦新增耕地5135亩,启动连片建房示范点16个,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异地交易指标25856亩,筹措脱贫攻坚资金25.74亿元。
“这里交通方便、环境好,离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也很近,我感到非常高兴。”新邵县严塘镇白水洞村易地搬迁贫困人口危迎生满怀感激地说,“搭帮党和政府的政策好!”
白水洞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占地80亩,共建安置房33栋126套,将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共409人。这只是我市实施增减挂钩土地政策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例证。
据统计,2016年以来,全市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23698套,建筑面积224万平方米,8954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落实增减挂钩和易地扶贫搬迁这项自然资源政策中受益。
用情,倾心倾力帮扶群众脱贫
“扶贫工作队来了以后,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家人。”进入湖南和亚坦联扶贫车间务工后,隆回县滩头镇坦联村的贫困人口陈秀凤逢人便诉说自己的喜悦。
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除了用好用活行业扶贫政策,加大土地出让力度外,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驻村帮扶工作,带领隆回县滩头镇坦联村、武冈市晏田乡黄坡村229户贫困户共887人成功脱贫摘帽。
为切实找准扶贫工作的切入点,该局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村“两委”一起逐户上门走访,与老百姓座谈,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同时,工作队积极向乡党委、政府请教,听取当地主要领导的经验介绍和意见,准确把握政策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多次召开党员、组长村民代表会议,“在论证中完善,在完善中论证”,最后制定工作规划,为脱贫攻坚找准了方向。
在坦联村,该局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通过推进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优势或特色产业,开展技能培训,拓展转移就业,把他们“扶起来”。近年来,该村发展了油茶、玉竹、烤烟、青钱柳、黄金贡柚、南瓜等产业基地1200余亩,建立了经济园区,实现村农业产业由传统产业向特色产业过渡,全村80%以上的农户都不同程度地发展了产业或务工。同时,巩固完善各项帮扶措施,以技术、信息、物资、资金、借贷等方式,实行结对帮扶和以奖代补,把贫困群众“帮起来”。截至目前,共帮助29户贫困户落实小额信贷120万元,70余名贫困劳动力在湖南和亚坦联扶贫车间实现就业。
在黄坡村,该局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多方筹集资金,以基础设施为抓手,实现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高度融合。修建村组机耕道路8公里,实现了通畅通达;维修水库山塘,建设人饮工程,解决了1003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7个村民小组的电网改造,485人受益;村公共服务平台、卫生室、文化广场一应俱全;建成九叶青花椒基地,投产后每亩收益达4000余元。
为进一步增强联点村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把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程常抓不懈,做到各项工作“有人抓、抓到位、抓落实”。在村里重要路段、公共场所,都树立了不锈钢宣传牌或悬挂脱贫攻坚的横幅标语。驻村帮扶工作队还经常性利用“村村响”宣传党建、扶贫、安全、卫生等相关政策,常与群众座谈,拉家常、讲政策,送政策资料,并充分借助扶贫夜校、扶贫“爱心超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结合入户政策宣传讲解,有针对性地消除未脱贫群众的认识误区和依赖心理。 此外,大力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一约四会”等各项制度,有效促进了党员管理,提升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工作队”。
2019年,坦联村被隆回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黄坡村通过党员结对帮扶,通过多种渠道协助12户贫困户签订了就业合同。
如今,伴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嘹亮号角,2.1万平方公里的宝庆大地,绿水青山,风景如画,一片片复垦出来的田土芬芳诱人,一排排新房拔地而起,一个个产业项目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