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

绥宁县人武部倾情帮扶,大冻村贫困人口发展种养产业脱贫增收,欢呼——

“幸福来敲我家门!”

通讯员 赵 明 梁厚连

“真没想到我一个残疾人在50岁的时候还能有奔头。我家以前年收入1700多元,现在发展种植养殖,多的时候能有10多万元。”10月20日,绥宁县乐安铺苗族侗族乡大冻村贫困人口龙章跃兴奋地说。

绥宁县地处湘西南边陲,是红色革命老区县。大冻村是该县的贫困村之一。2015年,该县人武部作为定点扶贫单位,正式入驻该村,自此开始了长达5年的扶贫之路。

“第一次到大冻村,看到的基本都是木屋、泥巴路,在家的村民寥寥无几,感觉整个村里都了无生气……”谈起扶贫之初,绥宁县人武部党委一班人至今记忆犹新。

因受自然条件影响,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冻村的村民一直靠传统农业养家糊口,村里没有稳定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面对这一穷二白的现状,扶贫工作队跟村干部几次长谈,摸透他们的想法。他们将贫困户的迫切需求列出清单,扶贫工作队先对24户危房进行改造,对6户进行易地搬迁及分房,后又将荒废面积较大的烂泥田设计成防旱蓄水坝。

有了基础,就好找出路。在经过调研和外地考察的基础上,扶贫工作队牵头与种植户共同筹资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建立起产业示范基地,通过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领周边的贫困户共同种植柑橘树。

53岁的贫困人口龙宪庚,做事勤快但没什么赚钱门路,长期靠种水稻、蔬菜卖点钱,全家每年人均收入仅2100元。每到下半年秋收水稻后,仅靠种1亩蔬菜作为经济来源,一家人日子过得拮据不堪。

“我们村适合种养殖的土地很多,但不能年年看着长草不生钱。”龙宪庚说,在扶贫工作队的指导下,自己也壮着胆开了10余亩荒山搞橘园。去年,他已经收成五六千公斤,收益4万余元。

“贫困户本身没有什么眼光和技术,仅靠种油菜和种粮食卖钱,很有可能返贫。”扶贫工作队引导贫困户加入绥宁县种养扶贫专业合作社,不仅保障了人人在家门口就有事做,还能够挣到红利之外的务工收入。

近年来,绥宁县人武部累计向贫困户免费赠送上万株树苗,还请专家对农户进行技术性指导。“田间地头是农民,乡村路上变老板”已成为大冻村村民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

--> 2020-10-23 通讯员 赵 明 梁厚连 绥宁县人武部倾情帮扶,大冻村贫困人口发展种养产业脱贫增收,欢呼——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981.html 1 “幸福来敲我家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