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咩……”10月19日,邵阳县蔡桥乡南林村贫困户肖青繁家,羊群的叫声连绵不断。寻声而去,只见一只只壮硕的山羊慢悠悠地往栏外走去。谁又能想到,两年前肖青繁一家还在贫困中挣扎。“没有技术,丈夫多病,孩子要上学,债台高筑。要不是党的好政策和帮扶干部的帮助,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一提起家里的变化,肖青繁满是感激。她说,从没想过自己还可以成为养殖专业户,靠养羊养牛脱贫致富。
自2015年以来,市住建局(人防办)先后承担了4个县区10个村的驻村帮扶任务,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800余万元,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驻村帮扶先进单位,16人次被评为全市扶贫先进个人。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扶贫工作中,市住建局(人防办)始终强调党建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该局根据各村的实际及入户走访情况,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对经济基础薄弱,党组织凝聚力不强的村安排班子成员担当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局领导班子分批多次入村组讲党课,检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局机关173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以实际行动加快贫困村脱贫致富步伐。
面对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到底该怎么办?“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只有基层党组织建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才有坚强的战斗堡垒。”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防办)党组书记、局长王大松说。
该局以加强党建选将布阵,尽锐出战,采取党建引领、支部带领、党员带头,鼓励党员领办合作社,“1名能人党员+N名贫困户”的办法,扩大党员的带动效应,建立一批利益联结、抱团发展的“党群致富联合体”。
南林村位于蔡桥乡东南部,2017年由立华、原南林、昆仑三村合并而来,30多个村民小组,3600余人,村情民意复杂,群众脱贫致富愿望十分强烈。2018年,市住建局(人防办)党组成员、副局长唐飞云受命担任南林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为摸清村里的基本情况、村民的发展愿望,工作队走访了老党员、老干部、种养能人、贫困户、个体工商户,召集和参加各种会议,了解民风民俗、村级现状和村民的所思所盼,听取大家对脱贫致富的意见建议。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利用夜晚和周末时间,深入到各个自然院落,与村民共坐一条凳,面对面促膝交谈,听取村民意见,宣传脱贫攻坚政策。
经过2年多时间的帮扶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目前南林村成立了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猴子岭种养合作社、绿叶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雄石松油茶合作社等经济组织10余个,发展油茶林5000余亩,培养养殖专业户20余户,全村人均年收入6100余元。
“我们以前都是小打小闹的,一年也就养几只羊,自从工作队来了后,他们帮我们谋划发展思路,跑部门申请小额贷款,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今年养羊580只,是往年的好几倍。”贫困户肖洪成高兴地说。
干群一心,凝聚发展合力
市住建局(人防办)党组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高位高频研究,精准精细指导。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组成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将驻村帮扶工作列入党组重要议事事程,每年至少进行4次专题研究部署。局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深入各帮扶点实地调研,研究制定帮扶三年规划,分年度制定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到年到月,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
洞口县大屋瑶族乡新峰村位于雪峰山腹地,海拔900多米,南竹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2019年春节临近,村里几十吨冬笋成了“滞销货”。该局领导班子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召开党组会议研究帮扶对策,安排扶贫工作队与大屋瑶族乡相关人员联系,建立大屋瑶族乡扶贫产销平台,助力大屋瑶族乡“山货出山”,让山货成为助农增收的“金饽饽”。
该局还立足部门优势开拓销售市场,鼓励新峰村发展竹架板加工产业,驻村帮扶工作队一方面担任产品“信息员”“质检员”,把好产品质量关;另一方面,充分发动局机关干部职工当好产品“推销员”“联络员”,积极对接部门、企业等单位,并通过电商平台、微信、QQ等方式宣传发布信息,多渠道推销各贫困村的“土特产”,目前已累计为金峰村销售竹架板产值达250余万元。
同时,发动市建筑业协会、市房地产开发协会、市物业协会等筹集爱心捐款220余万元。2019年9月,在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陈少红的带领下,大为建设、东方建设、南方建设等13家爱心建筑企业负责人(代表)共向新峰村捐资59万元,用于支持该村通组公路、路灯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及茶叶和油茶种植、生态养鸡、清水养鱼等产业项目。
现在的新峰村,11个小组及25户以上的院落全部铺设水泥路,每个院落及主干道上安装了太阳能灯,全部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2018年以来,新峰村共实施农户危房改造77户212人,完成易地搬迁23户7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问题得到全部解决。
此外,新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还按照市里“一托二”的部署,牵头帮扶洞口县山门镇水口村。今年共投入扶贫资金60余万元,改造危房16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户,基础设施明显改观,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靶向施策,提高脱贫实效
市住建局(人防办)始终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实施“头雁工程”,持续开展“治陋习、树新风”文明创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致富能手”“五兴农家”等先进典型带动村民逐步从旁观者变成了脱贫致富的生力军。
在城步苗族自治县茅坪镇金兴村,该局立足村情实际,未雨绸缪,从规划入手,统筹布局全村生态资源、土地资源、林业资源、产业资源,科学布点公用基础设施,搭建起脱贫致富的基本框架。
今年以来,市住建局(人防办)还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协助帮扶村把疫情防控摆上重要位置,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精准推动剩余12户贫困人口脱贫,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提早安排部署做好春耕春播、产业推进等各项工作,在壮大现有7个产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稻田养鱼、荷花养鱼、养蛙200亩,林下生态养鸡100亩,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原在武汉从事荷花产业的村民唐孝联,受疫情影响,不能回去上班。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贺友涛找到唐孝联:“老唐,在村里搞个莲荷基地怎么样?”
“贺队长,虽然我也想为村里做点事,但种荷花不容易,我怕做不好。”
“不要担心有困难,工作队和村里会全力支持你、给你兜底。”
3月,在工作队的帮扶下,唐孝联投资300万元成立金兴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流转200亩土地,仅用2个月时间,莲荷基地便建成了。
7月,荷花盛开时,各地游客络绎不绝,赏景、吃农家饭、买“土货”……金兴村民端上了乡村旅游“金饭碗”,莲荷基地也成为村里的第九大产业,全村67户11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基地的带动下实现增收。副省长何报翔一行实地考察金兴村荷花养鱼基地及村级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后,充分肯定了该村产业帮扶和脱贫奔小康工作成效。
如今,在市住建局(人防办)驻村帮扶第一线,驻村帮扶“红利”正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各扶贫点全面实施了村组道路硬化,文化广场、卫生室、安全饮水工程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村集体经济实力日趋壮大,民风建设同步跟进,村容村貌治理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