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1日

新书赏析

少年心事当拏云

——读谢长华长篇小说《驭蜂少年》

张声仁

谢长华的长篇新著《驭蜂少年》,已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是该社“金牌作家书系”为他推出的第四部长篇小说。我真为他高兴,在攀登文学高峰的道路上,他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这部著作,是去年暑假长华回乡采风时收获的意外之喜。久居长沙的他,应邀去雪峰山深处的桐山乡椒林村采风,想为本土抗日英雄蓝达春树碑立传。闻听他归来,我邀他来我驻村扶贫的渣坪乡下洞村相聚。长华很高兴,应邀而来。在弯弯山道上,我向他说起在村扶贫的故事,他对养蜂人脱贫致富饶有兴致。蜿蜒的山路旁,一排排蜂箱,触动了他的创作灵感。今年年初,他把《驭蜂少年》的电子档发给了我,请我“斧正”。因疫情困居家中,有了较多的空闲,我细细品味,觉得长华的创作,又有了新的突破。

与以往不同的是,长华在《驭蜂少年》里,写作对象直接指向了农村火热的现实生活,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乡村故事。这个故事,有两条线索互相交织,共同牵引。

一条线索是丁火石一家三口养蜂谋生所遭遇的传奇故事,这是条主线。身有养蜜蜂绝技的丁火石,带着妻子丰红莲和儿子丁志根,在雪峰山腹地茫茫林海中,养育着百余箱蜜蜂,以此为生,想摆脱贫困,追求幸福。他们在荒山野外搭帐篷居住,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吃的是粗茶淡饭,偶尔挖到一窝雪峰山里的土特产蜂蛹,也舍不得吃,而是要拿到集上去换钱花。他们用辛苦劳动获得的蜂蜜,换取生活所需和丁志根的学费。在交易中,他们恪守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原则,从不掺假使诈。他们勤劳坚忍、善良淳朴的高尚品质,在小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小说中,一家之主丁火石拒绝接受建档立卡贫困户帽子一事,更是令人感动。丁火石一家,虽然养蜂有些收入,衣食无忧,但上有老下有小,开支较大,比建档立卡贫困户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后来丁火石遭受了车祸,医药费花了10多万元,使这个家庭立即坠入贫困之中,但丁火石却不向政府伸手,争取贫困户帽子。儿子丁志根,更是倔强。他们有个信条:“靠天靠地靠政府,不如靠自己勤劳致富!”

这条主线,描写出山里人的大善大爱、自立自强。而少年丁志根除了继承了父辈勤劳勇敢、善良自强的优良品质外,还善于思考、勤奋好学、无私奉献,体现了山里人的大善至美的人性。这与长华《雪牛寨》《乱世虎匠》两部长篇小说一脉相承,写出了雪峰山深山里劳动人民的风采。不同的是,它注入了新的元素,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另一条线,则是副线。那就是以省工作队严队长为首的扶贫工作组,对丁火石一家的帮扶和关爱。

尽管丁火石一家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他们并没有在扶贫工作队员的视线之外。当丁火石因车祸陷入困境时,扶贫工作队员立即主动找上门来,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省城来的严队长等人,为了帮丁家割茅草护蜂,手指被划得鲜血直流,这让少年丁志根对扶贫人充满了感激和敬意。不是在丁家村扶贫的下洞村第一书记,在丁火石被人误会时,第一时间站出来替他说话,不怕惹火烧身。扶贫工作队的关爱,终于使不愿轻易传授养蜂秘技的丁火石,解开了思想疙瘩,主动参与成立“雪峰山养蜂合作社”,并成为主要技术骨干,带领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这部长篇新著,谢长华向我们展现了雪峰山里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场境,塑造了一个个感人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丁志根这个淳朴善良、勇敢机敏、勤奋上进的山村少年的可爱形象,令人无比钦佩。“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在贫困和厄运面前,现代人应该如何去面对?丁志根这个人物形象,为山村少年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标杆。从这个角度看,长华这部长篇小说,是成功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张声仁,任职于洞口县委党校)

--> 2020-10-21 张声仁 ——读谢长华长篇小说《驭蜂少年》 新书赏析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901.html 1 少年心事当拏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