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0日

◆史海钩沉

魏巍将军弃暗投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开辟和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独立自主开展游击战争,有效地牵制和歼灭了大量日军,赢得了全国军民的极大拥护和赞誉。特别是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此时,有着强烈爱国热忱的国民党八十三师少将参谋魏巍,决定去延安参观学习八路军的治军方略。在长官的默许下,他悄然离队北上。在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的安排下,他一路风尘仆仆奔赴延安。

到达延安后,魏巍抓紧时间白天考察延安山城,参观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晚上拜会罗瑞卿等八路军将领,探讨开展政治工作和民运工作的作法。抗大教育长罗瑞卿向他详细介绍了抗大办学规模和宗旨,授课的内容及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并赠送给他一批抗大的教材。考察中,魏巍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接待,使他感受到了八路军的优良作风、共产党抗战的真诚。

一天傍晚,魏巍正在招待所周围散步,突然接到通知:毛泽东主席要接见他。他立即随联络副官来到毛泽东的窑洞。开始时,魏巍面对共产党的领袖,心里有些紧张。他与国民党的上层人物也打过交道,但看不惯他们那副装腔作势的神气。见毛泽东谈笑风生,和蔼可亲,顿时松驰了许多。于是,他向毛泽东谈了此行的目的,并谈了在延安所见所闻的感受。末了,他又自报家门:“主席先生,我也是湖南人,我们是老乡。”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毛泽东哈哈大笑,接着问:“你是湖南哪里人?”

魏巍答:“邵阳西路(今隆回县金潭乡)人。”

“你们那里出了个魏源,他是个大思想家,大改革家。”

“他是我的族爷。”

“啊,你们祖上出了个大好人。”毛泽东站起来,边抽烟边踱着步子,“魏源写了一本《海国图志》,提倡放眼看世界,让中国人民开阔眼界;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调夷之仇国以攻夷’,给我们的民族提出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政治与技术策略;批驳了清政府投降派的卖国论调,提出了重要的反侵略军事思想。当前,国难当头,民族危亡,我们共产党主张团结全国人民,联合一切力量,一致对外,共同抗战,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魏将军,倘若你的祖先在天有灵,定会看到我们的最后胜利。”

魏巍从毛泽东深入浅出的谈话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从毛泽东高屋建瓴的气势中受到了巨大的感染,产生了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当即他真诚地向毛泽东提出,愿来八路军工作。毛泽东则说:“抗日在哪里都一样,共产党希望与国民党的进步人士交朋友,将来合作的机会甚多,这也许比在八路军中工作贡献要大。”会见持续到深夜,魏巍返回住地后,真正体会到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往后,魏巍按照在延安与罗瑞卿约定的联系方法,在太原、武汉多次会见周恩来、彭德怀,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他在国民党内部有意团结思想进步、真正抗日的官兵,特别是那些在思想上倾向中国共产党的进步青年,暗中保护了不少抗日人士。魏巍的活动多次被特务跟踪。军统下令对魏巍采取暗杀手段,将其除掉。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火速向延安有关部门报告。党组织认为魏巍的处境危险,立即派人将其接到延安。从此,他脱离了国民党,到八路军总部工作,改名白天,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彭德怀品味着这个名字说:“白天,寓冲破黑暗,迎来光明之意,好!改得好!”

1955年,白天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刘目卿,曾任邵阳日报社社长)

--> 2020-10-20 刘目卿 ◆史海钩沉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834.html 1 魏巍将军弃暗投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