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十年寒窗苦”。读书,历来不是一件轻松事。自从教以来,邵阳市第十五中学教师彭思钰就一直希望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法的应用和教研成果的融合,最终达成学生会学、好学、乐学的状态。
要让学生们乐学,首先教师要乐学、乐教。彭思钰一直把成为“学者型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始终坚持终身学习、不懈探索,在各类教育教学杂志、著作中汲取优秀成果,在各类继续教育活动中获取新知、更新理念,在同事间的教学研讨、听课磨课中“偷师”宝贵经验,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体系。
课堂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是否乐学。为此,彭思钰十分注重情趣教学、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接受知识。在该校初2班的新课改教学过程中,他尤其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导学案”中的题目梯度,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通过组内讨论,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用不同的视角去思考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学生展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而在台下的学生通过展示学生的讲解获得新知……学生对课堂的反映,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着教学手法的不断变革,最终达成了一个“互动热烈、气氛活跃、教学相长”的课堂效果。在2016年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初2班平均分781.9分,数学单科平均分104.1分,有22人被省示范性高中录取,录取率达44.90%。
对快乐教学的追求,还体现在教研活动中。去年,彭思钰将生活中场景进行归类,并与教材内容进行融合,最终形成了论文《无处不在的数学》。因为贴近生活、喜闻乐见,教学效果好,此论文在2019年全市初中毕业学业评价培训会上还评为一等奖。
现在的中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不服管、不好管”的表象明显。为了和学生们“斗智斗勇”,作为班主任的彭思钰可谓是准备充分:不但积极向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请教管理方法,还深入研究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老师怎么和学生说话》《班主任工作招招鲜》等书籍中的不少观点和做法,都成为了彭思钰班主任工作中的把把“利剑”。
在班级管理中,彭思钰十分提倡赏识教育。新生入校后,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其他同学、家长的介绍,首先让学生熟络起来,并在其中发现自己及其他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根据各自的特点和班级的整体情况,彭思钰就开始采用“学生自荐”的形式,选拔、组建班委会,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每周,彭思钰带的班上都会评选出“进步之星”“每周之星”。对于优秀学生的表扬,彭思钰不只局限于口头:当学生有了进步,他就到学校广播站为学生点首歌,或组织班上的同学为他献上一首歌;进步十分明显,他还会让班干部写封表扬信,让学生带回家与家长分享,在家里“扬眉吐气”更是让学生深受鼓舞。此外,彭思钰还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下放一定的权限,让进步的学生自己“点单”:踢场球、看本小说……有奖,当然也有罚。惩罚措施同样是“五花八门”:讲个笑话、给父母做一件事、慢跑三圈等。
而在平时,彭思钰班上的活动十分丰富: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知识抢答赛等等,既丰富了课余生活,也锻炼的学生的能力。除此之外,他还积极组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鼓励学生参加市、省,乃至全国性的书信征文等活动。
在快乐的氛围中,学生们提振学习的信心,夯实成长的基础,锻炼必备的能力,在广阔的舞台上肆意放飞青春、展翅翱翔。而看着这一切,彭思钰更是坚定了“快乐育人”的思想,在三尺讲台上默默付出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