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想不到啊,干部对我这么好,不仅给我免费治病,而且帮我建了这么好的房子!”9月18日,邵阳县蔡桥乡南林村70岁的五保户肖每林结束治疗回到家中,望着改造一新的房子,激动得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都说故土难离、故园难忘,对于肖每林来说,更深有体会。久居的房屋已经墙瓦脱落,为防倒塌,他在开裂的两面墙上撑满了参差不齐的木桩。自从肖每林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后,南林村委多次想帮他改造危房,都被他拒绝了,因为这个58平方米的危旧土砖房每个角落都留有往昔美好的回忆,让他难以割舍。
为实现“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的目标,3月2日,我以市住建局(人防办)驻邵阳县蔡桥乡南林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的身份,走进肖每林的家,同他促膝谈心。当谈到改建危房时,他断然拒绝,我的第一次走访无功而返。过了两天,我再次来到肖每林家中,与他拉家常、讲政策。我提出三个解决办法:一是让他住到乡敬老院去,二是由村里出钱租房给他居住,三是将村里一闲置的安居房借给他居住。他都一一予以回绝。过了几天,我再一次来到肖每林家,在我反复的劝说下,他终于同意在原址改建危房。我建议在危房改建期间先将他安置在离家300米外的老村部,他也表示认同。我立即安排人清扫了老村部,拉通了水与电,并为肖每林购置了锅碗瓢盆、桌椅床铺等生活用品。当一切安排妥当后,我去请他搬家,他却变卦了。
接下来,我们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一起上门做肖每林的思想工作,但收效甚微。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向肖每林的亲友求助,他的表弟肖大君挺身而出。可是他们兄弟俩谈了两天两夜,依然没有成效。肖大君对我叹道:“唉,碰上这个滚刀肉,说破了嘴皮也没用!”
事情似乎到了山穷水尽之地,不少人劝我放弃算了。但我想,他住在这样摇摇欲坠的房子里,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怎能心安?这时,我又想到一个办法:问计于民。
5月6日晚,一场主旨鲜明的民情恳谈会在肖家冲院落召开,议题直奔肖每林的住房问题。我介绍了肖每林的有关情况。肖每林的3个表兄弟发言后,村民小组组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相继发言,大家最后一致认为:肖每林有精神障碍,需住院治疗,在这期间“偷偷”地进行危房改造。肖每林的表兄弟当场出具了委托书,委托村干部将肖每林送到县人民医院诊疗。
第二天,我又召集村“两委”和工作队开会研究,制定了周全详细的工作方案,从联系医院、房子的拆与建到后勤保障等,每个环节都安排专人负责,连他家喂养的8只鸡都雇了人看管。接下来,一切按预定方案有条不紊地“施工”:肖每林进了医院,他的房子在亲戚朋友、邻居和党员代表的见证下予以拆除,建筑队进场……两个月后,一座两室两厅的新房拔地而起。
肖每林顺利迁入了新居,我心头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危房改造,改的是危房,暖的是民心。3年来,南林村共完成易地搬迁6户22人,危房新建及维修45户168人,真正实现了“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的目标。
作者系市住建局(人防办)驻邵阳县蔡桥乡南林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