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2日

给学生心灵培育真善美的种子

——邵阳市二中思政课的启示

2018年11月,市二中曾申奥同学被评为湖南省“守法好少年”;2019年12月,廖健飞同学获首届“湖南励志成才好学生”殊荣,2020年5月,刘易同学被评为“新时代湖南好少年”。2020年高考,赵文卓同学以优异的文化成绩,过硬的身体素质和政治素质被清华大学航空班录取……一个个品学兼优学生脱颖而出,背后离不开一堂堂精彩的思政课给他们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探寻市二中思政课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思政课之根

市二中创办于1902年,是一所既有光荣革命传统,又有醇厚优良学风的百年名校。追求进步和传播真理是市二中的光荣传统与神圣使命。辛亥革命前后,宝庆府中学堂的教师就积极引导学生勇敢地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红色基因更是市二中历史文化传承的一大亮色。大革命时期,一大批二中师生“首听车轮马又啸,征人枪械悬中腰”,投笔从戎赴国难,视死如归奔疆场。解放前夕,在地下党领导下,二中师生组织“护校团”,使学校完整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新中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二中学子踊跃参军,积极投身国家建设,表现了极大的爱国热忱。

一百年来,二中人始终努力践行“公诚博毅”的校训,形成了“勤奋向上,动静分明”的校风,养成了“人本德先,知行合一”的教风以及“学以聚之,问以辨之”的学风。

二、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思政课之茎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思政课靠什么来输送“营养和水分”?要靠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学校设立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等对国家重要时事进行宣传,营造良好文化氛围,让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学校每天中午安排固定的“德育短课程”时间,要求学生每周会唱一首好歌,会赏一首名诗,会写一版好字,会讲一条法规,会评一则新闻。让学生每天都在接受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学校努力培养学生的格局与情怀,规定每节课之前,全体学生要呼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口号,让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入脑入心。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优秀学生”等一系列活动,让这些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一支信仰坚定的教师队伍是思政课之叶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邵阳市二中拥有一支具有坚定信仰、仁爱情怀、知识视野、科学思维和堂堂正正人格的思政教师队伍。

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带头参与思政课研讨,带头联系班级和后进学生,使学校形成了一股“讲信念、讲正气、讲规矩、讲奉献”的良好风气。还有一批年轻思政课教师,绝大部分也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和师德标兵。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有力地保证了二中思政课的内蕴和质量。

四、有温度的课堂教学是思政课之花

一堂成功的思政课,应该既有理论上的深入透彻,也有打动人心的真情实意;既有知识的增益,也有情怀的熏陶;既有美的感受,也有真和善的升华。

学校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精准,理解透彻,讲课既有理论支撑,又有情感张力,让人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能真切感受到信仰的魅力、理论的魅力、知识的魅力、语言的魅力、人格的魅力。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意义深远的例子,让思政课化“艰涩”为“生动”,化“枯燥”为“有趣”,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学生“默化熏修”,实现思政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五、斐然的育人成绩是思政课之果

什么样的树开什么样的花,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教育是一项美好的事业,最让人期待的就是开花结果。一个多世纪以来,邵阳市二中为社会培养了7万多名优秀毕业生,涌现了如彭述之、贺绿汀、向暄、严怪愚、李钧、李国杰、雷星平、钟理明、隆国强等一大批杰出人物。近几年来,邵阳市二中课程改革成效显著,素质教育硕果喜人,创新人才更是层出不穷。

“夫育人才,犹种树也。”种树和育人,义相近、道相似、理相通。邵阳市二中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之所以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是因为它根深茎粗叶茂花红果硕,是因为它一枝一叶总关“德”。

(作者单位:邵阳市二中)

--> 2020-10-12 向前友 ——邵阳市二中思政课的启示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336.html 1 给学生心灵培育真善美的种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