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地处资水上游、雪峰山麓,物产丰富,生态宜人。近几年来,武冈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积极稳步推进各项环保工作,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据大气自动监测站数据显示:1至8月,武冈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4天,优良率99.18%,较2019年同期增加12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83,较上年同期3.01降低6%,无重污染天数,全省综合排名59名。1至8月,威溪水库和14个乡镇“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及以上,赧水河3个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及以上,水质考核指标达标率为100%。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土壤及重金属污染案例,也没有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向好。
聚焦“三个防治” 剑指污染
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武冈市结合市情,抓实重点行业整治措施,特别是落实2020年度水泥企业春季错峰生产任务,督促湖南省云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严格按要求执行错峰期间停窑到位。取缔淘汰太源砖厂和秦桥高原砖厂轮窑生产工艺,现有砖瓦行业完善脱硫设施和在线监控系统,10家砖厂重新改造了切面为4.8米的隧道窑。对非煤矿山进行标准化建设及生态修复,重点实施了文坪镇“东翼七矿”“西翼四矿”矿山复绿工作。强化车辆检测,抓实柴油货车尾气治理,加强全市5个车辆检测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检测规范化操作、数据传输及时,推动柴油货车尾气达标治理。建立长效机制,防治扬尘污染,规范施工工地,严格落实“六个100%”;规范渣土运输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对未净车出场和密闭运输的渣土车辆和渣土运输公司,一律铁腕打击,顶格处罚。推广还田技术,严禁秸秆露天焚烧,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2.8%。
专项做实水污染防治。切实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全力推进威溪水库后续问题协调和整改;通过水厂自筹资金、农村村民改水改厕项目配套等渠道筹集资金,有序推进乡镇“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治;启动8处乡镇“千人以上”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赧水河实施全面禁捕。切实开展经开区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该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已建成一期工程,已通水并试运行;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已启动,邓家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邓元泰、湾头桥、龙溪镇等3个乡镇的选址、可研、环评、征地等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招标文件已编制完成待“挂网”,其他10个乡镇正在开展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颁布了《武冈市禁渔公告》,开展赧水河沿线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等违法行为。2020年8月武冈法院审理了3起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切实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整治,20个示范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完成工程进度70%;共安排68个畜禽养殖场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实现污水、粪便减量化、资源化,变废为宝。
强力推动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结合耕地加密调查成果,对不同成因引起的中、轻度受污染耕地,选用不同类型科学防治技术开展治理,对严格控制区耕地采取退耕措施。城乡生活垃圾处置做到全覆盖,建立了“户分类、组保洁、村回收、公司转运处理”的管理机制,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网和再生资源分类回收网“两网融合”。医疗废物废水做到规范管理,全市各乡镇(社区)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废水处置工作均由第三方公司托管;各医疗机构均与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了外委合同,统一收集处置;建立工作日报制度,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厂每日报告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医疗废水处理和自行监测情况,危险废物做到有效管控。
结合“一个活动” 巩固成果
武冈市将正在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机结合,攻坚战每前进攻下一个“山头”,实践活动紧跟着就守住一份战果。
主动作为,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把好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关,全面做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服务工作,主动对接提供环保技术服务和政务服务,主动排查和告知企业该如何完善环保审批和实现污染达标;一次性告知企业审批条件,让企业办理手续最多跑一次。
开展贴身文明服务,全面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安排专业队伍,走进工厂车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对许可内容进行面对面业务指导,在企业一线完成33个清理整顿行业和其他91个行业排污许可全覆盖,其中排污许可发证49个、排污登记550个、关闭清理62个,完成率100%。
强化监管执法,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重点打击偷排偷放、非法排放有害污染物、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故意不正常使用防治污染设施、超标排放、伪造或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等恶意违法行为,共出动执法人员1612人次,检查企业506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20家,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9人。
下一步,武冈将继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求,扎实工作,攻坚克难,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武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