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心有念想 深情回访
隆回县700名乡村教师参加研修培训
9月起,我市电梯将系上“保险带”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20年8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隔21年,曾在城步驻村扶贫的3名工作队成员重回故地看变化——
心有念想 深情回访

通讯员 阳望春 邓联望
 

8月15日,城步苗族自治县威溪乡银杉村,村民们一大早就在村口翘首等候3位客人——他们是1996年至1999年间在城塘村(现已合并入银杉村)驻村扶贫的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扶贫工作队成员蔡明发、邝邦永及朱斌。

如今,蔡明发已经退休,邝邦永与朱斌也在不同的城市工作。他们心中都有着共同的念想:回到离开了21年的城塘村,去看看乡亲们,去看看村里的变化。

一听说当年的扶贫队员要回来,村民们激动不已。“你们回来看我们啦,我们好想你们呀!”3位客人刚乘车抵达,村民们纷纷上前拉着“恩人”们的手,对曾经的往事都如数家珍,脸上绽放着最灿烂的笑容。

城步是全国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城塘村位于城步东北边陲的威溪乡,村民居住在海拔770米至1100米之间,复杂的地理环境是制约村里发展的重要因素。1996年至1999年间,以蔡明发为队长的省人民检察院扶贫工作队投资百余万元,帮助村民实现了“五通”——通公路、通自来水、通高压电线路、通程控电话、通有线电视。

据当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周乐民回忆,在省人民检察院扶贫工作队来村里之前,由于没有一条像样的村组道路,很多基础设施设备都进不了村里,村民需要自提木桶前往较远的小溪流中提取生活用水,需要走十来公里山路前往山下的供销社购买生产生活用品,需要依靠小水电站供应每晚不超过2个小时的用电,需要前往山下的村庄使用公用电话。

那3年间,扶贫工作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带领乡亲们修建了威溪乡第一条由村牵头修的公路,将下山时间缩短了近1个小时;穿过了崇山峻岭,架起了高压电路线,帮助村民实现了竹帘加工由纯手工操作向电力机械操作转变;多方奔走集资,帮助村民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家家看有线电视的梦想。

时隔21年,村民黄雪姣再见当年同吃同劳动的扶贫队员,口中一直重复着“喝水不忘挖井人”,显得格外激动。

“蔡队长,您看,当年你们送的衣服,我到现在还穿着呢!”话音刚落,村民欧春生又跑上阁楼,从衣柜里翻出一件棉衣,展示给大家看。此时,欧春生早已语带哽咽,眼中泛起泪花。

原来,当时的村民物资匮乏,甚至凑不齐整套衣物穿出门。工作队给每位村民各发放了一套崭新的检察服夏装,并给全村捐赠了旧衣服千余件。至今仍悉心保存的衣服,寄托着村民对工作队的深厚感情。

当年,工作队还特别关心村里的教育问题,不仅出资维修了村小学、重新购置了课桌,还为每名学生各赠送了一个新书包与一本新华字典,并为村小学捐赠了几百册图书。

在村民陈点石家中,老人回忆道:“当年我老婆去世,还是工作队出钱出力帮忙料理后事,这件事情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看到曾经帮扶过的城塘村如今已是旧貌换新颜,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饮放心水、家家用明亮电、人人住安全房,个个享有基本教育、医疗保障,文娱体育设施完善,村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蔡明发、邝邦永与朱斌都表示:“这次来一看,就放心啦!”

威溪乡党委书记杨亚武向他们介绍,该乡近年来始终坚持“竹业强乡、生态美乡、和谐稳乡”的发展战略,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三大攻坚战夺取新战果,乡村治理取得新进展,乡风文明取得新成效,绿色、和谐、兴旺、幸福的新威溪正蓬勃发展,老百姓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红火。

三人离去之时,乡亲们纷纷用赠送自家种的玉米等土特产、放鞭炮等形式来表达不舍。三人扬手道别:“乡亲们,我们还会再回来看望你们的!”

有一种情义,叫干群鱼水情;有一份执着,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有一种感恩,是时隔21年仍一眼便认出。城塘村老百姓与扶贫工作队相互之间的这份念念不忘,凝聚起威溪儿女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