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记者 艾哲 实习生 刘欣
2017年9月,由市民政局主办的“文明创建 大爱邵阳”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正式启动,邵阳县黄荆乡青山村、大坪村、大付村成为第一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试点村。如今这里欢声笑语,一派和谐吉祥的好景象。这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对黄荆乡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
近年来,我市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人力、财力、技术等层面提供强大支撑,全方位共同努力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改变了全市留守儿童的精神面貌,使他们变得自立自强、阳光快乐,从而真正打通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四级网络:配备专职岗位
市民政局设立了儿童福利科,各县市区民政局设立了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明确专门科室、专人负责。各乡镇设立儿童督导员,负责对辖区儿童主任履职尽责情况监督指导。全市3173个村配备3176名有爱心、有能力的儿童主任,明确儿童主任工作职能,落实补贴制度,实施绩效管理,打造了一支守护工作末端执行的主力军。
为提高工作能力,我市依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教育资源,邀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原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陆士桢教授,国内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李庆明等专家现场培训指导。目前,已开展大型培训20多场,培养乡镇儿童督导员及村(居)儿童主任3633名。通过培训,儿童主任熟知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国家政策,掌握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操作流程,建立了留守儿童台账,并不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走访,随时了解本村留守儿童生活状态。村儿童主任与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以志愿者双向链接的形式,互相配合,持续开展儿童关爱活动,为儿童关爱保护活动的开展实施提供专业的服务支持。
邵阳经济开发区高崇山镇荷兴村的曾保发是我市3176名儿童主任中为数不多的男性儿童主任。2019年10月,他参加了市民政局举行的乡镇儿童督导员及村儿童主任培训。在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微课专职老师的指引下,在曾保发的不懈坚持下,荷兴村开展的家长成长课程成效显著。目前,该村同时在线学习人数从刚开始时的一二十人增加到两百多人,并且还在持续增加。
有效整合:筹集专门经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惠民生、解民忧、促稳定角度,全面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家庭尽责、全民关爱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体系。
同时,市、县两级将关爱留守儿童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200万元。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解决50至100万元的专项经费。武冈市等县市,要求每个直属单位负责1个儿童之家的建设费用。
全市民政系统将关爱留守儿童纳入民政重点工作绩效管理,凡是省市项目,各县市区都安排配套资金。市县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了专门经费。市慈善总会、市内社会组织积极开展专门募捐。截至目前,全市有效整合资金,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
购买服务:依托专业团队
我市通过政府采购专业服务的方式,加强与社会组织合作。市民政局与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在阵地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家庭教育、家长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致力于提升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家长、留守儿童工作人员的心理关爱的能力,促进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向专业化、标准化转变。
同时,我市加强与信息服务公司合作,开发儿童成长数字信息档案、儿童关爱系统,打造“互联网+助幼”新模式,为保障“家庭尽责”“合力监护”提供信息支撑。同时加强社会组织孵化。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儿童关爱的社会组织50多家。仅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一家社会组织自2017年9月至今,就在全市完成15426场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围绕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包括家庭教育巡讲、儿童安全自护卫生知识讲座等关爱活动,累计14万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