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肖燕 通讯员 夏文嘉) 8月4日上午,烈日当空,新邵县严塘镇湖城村的田间地头却是人头攒动、机声隆隆。当天,邵阳市玉米生产及秸秆综合利用全程机械化示范观摹交流会在此召开,翻耕机、精量播种施肥机、无人植保机、秸秆还田机、打捆机等各种新型现代化农机闪亮登场。
本次活动由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市农科院、省旱粮产业技术体系湘中试验站等单位主办,旨在完善我市旱粮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推进我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
多种新型农机具依次亮相,展示着它们强劲的动力和强大的技能。一台水稻收割机改装玉米割台后正在进行机收。“一亩玉米,一般5至10分钟可以割完,同时完成机械脱粒、秸秆粉碎还田。”现场农技人员介绍,这效率比人工收割高60倍左右。一块田地上,秸秆还田机快速地将玉米杆细细地粉碎还田;相邻的田块上,拖拉机拖拽着秸秆打捆机,将高高的玉米杆粉碎后直接打包成一捆捆圆卷,整齐地摆放在田间。精良的农业装备、高效的作业场面,让现场观摹人员惊叹不已。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现场座谈会上,省旱粮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罗红兵教授、湖南农大研究生院院长谢方平教授与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市农机化站及各县市区农机推广人员交流了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全程机械化的路线以及肥料化、燃料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相关技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