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百家论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龙溪道上草萋萋(外一篇)
卸甲坊前说张飞
石 峰
东山禅院的前尘旧影
王闿运与武冈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2020年8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冈史话
王闿运与武冈

杨式仁
 

说到王闿运与武冈,自然不能不说邓辅纶、邓绎兄弟,因为王闿运几次到武冈,都与邓氏兄弟密切关联。王闿运(1833-1916),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文学家,字壬秋,又字壬父,湖南湘潭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邓氏兄弟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邓辅纶年二十,邓绎年十七,而王闿运也在长沙从刘焕藻先生学习。刘在授课论及诗歌创作时,常以武冈邓氏兄弟的诗歌为例,于是这位十六岁少年也就心仪这两位才俊。

1848年,邓氏兄弟终于也读到了王闿运的诗作,中有“月落梦无痕”句,大叹妙句,颇感惊异,兴奋不已。邓辅纶是位慕才爱才之士,于是偕弟邓绎特去造访,一见面真有相见恨晚之意。自此他们订交,为诗友,成知己,后又结为儿女亲家。

对于邓氏兄弟的诗歌创作,王闿运对之评价是颇高的,他在《八友诗论》中评邓辅纶诗:“太阿青湛比芙蓉,销尽锋芒百炼中。谢颜风华少陵骨,始知韩愈是村翁。”说邓辅纶的诗作以杜甫精神为骨,以汉魏古风为体,如太阿宝剑,千锤百炼,已是炉火纯青,远不是韩愈那些“以文为诗”和“奇崛险怪”、拗调硬语、无形象性,又无音乐美感的古风诗可比的。他又在吊邓辅纶的挽联中写道:“富贵春梦婆,同辈几人紫光阁;乐府秋胡妇,诗名终古白香亭。”传统士子几乎都是以立德、立功、立言为终身价值。立德不易,若立功又时不予人,那么能写出如邓辅纶《白香亭诗集》这样的著作留于后世,人生亦足也!

“逸气高华格韵超,绛云舒卷在重宵。当时何李无才思,强学鹦歌集凤条。”这是王闿运对邓绎诗作的评价。说邓绎诗格调高迈,超群脱俗,虽是对魏晋诗的模拟,却已经全不着痕迹,如美丽云彩舒卷自如,是明代李梦阳、何景明等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只学技巧,贩卖成句,毫无思想内容的诗作所望尘莫及的。他在该诗的小序中又判定邓绎诗:“及后大成,遂令当世不敢以拟古为病。”当然,诗中后两句又暗含对邓绎过去错误认识明前后七子的批评:因为“自明后,论诗率戒模拟,辛眉(邓绎,字辛眉)独谓七子格调雅正。由急于得名,未极思耳”。

1851年,洪秀全等在广西金田村举兵反清,然后向北长驱直入。1859年,太平军夺取金陵,回攻江西,南昌告急。邓辅纶辞官从京城急赴南昌,誓将与父从殉。1856年,邓父仁堃令子辅纶会同林源恩带兵与李元度所率楚军共同进攻太平军,大小数十战皆捷。还在胜利之际,邓辅纶因以前撰写《咏苹果诗》有讽嘲夏翰林之意,于是夏翰林趁此阴嗾学使廉兆伦,以邓仁堃在加固南昌城防时,滥用民力,滥用钱粮,浮费太多之罪弹劾他。朝廷对邓仁堃以降五级留用,邓仁堃愤而辞官归乡。邓辅纶只能同返。

同年夏末,王闿运来武冈看望邓父,并慰辅纶。此前,王闿运曾赴武昌曾国藩幕府谋职,因王为家中独子,曾国藩未曾留用,正赋闲家中,于是邓家留请王闿运在武冈大甸邓氏宗祠设馆任教。在所教的邓氏弟子中,有一位可爱而又聪慧的孩子为王闿运所看重,这孩子即是后来成为他女婿的邓国瓛。他本是邓绎的儿子,排行老二,邓辅纶膝下无子,将国瓛过继于他。

王闿运一生都未曾忘怀于仕途。十九岁时以第一名中秀才。1857年,湖南特补乡试消息传到武冈大甸邓家,王闿运大喜,乘快马,日夜奔驰赶到长沙,以第五名中乡举。于是他在武冈做“孩子王”的生活结束。

(杨式仁,武冈人,教师)

 
3上一篇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