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4
 
提高思想认识 对标上级要求 强化工作措施 确保完成任务
逆流勇进正当时
我市境内线路全长220.2千米
猕猴桃硕果满枝
张昌辉: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上半年新增就业7万多人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8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逆流勇进正当时
——邵阳市2020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邵阳日报记者 刘波 通讯员 张红彬 杨昌泉 实习生 敖 磊 尹妮琦
 

流金盛夏,草木葳蕤。

邵阳大地,处处充满生机活力: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快马加鞭,竞相投产、提早达效;一条条产业链加速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映衬着邵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升……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交出了一份优秀“成绩单”:今年上半年,全市19项主要经济指标有13项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从一季度的-1%恢复到整个上半年的+1.5%,经济企稳回升,各项工作总体稳步向好。

抓项目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生产生活一度按下“暂停键”。降低疫情影响,促进经济稳定,是摆在各级各部门面前最重要的工作!

项目建设是稳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是增强发展后劲、提升整体实力的主要途径。要降低疫情影响,促进经济稳定,就必须牢牢牵住这一发展的“牛鼻子”,奋力拼搏。

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稳步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先后多次研究部署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密集出台一批惠企政策,并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督导。市委书记龚文密,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事青多次实地调度重点项目建设,要求精心谋划推进项目建设,抢抓机遇补齐发展短板。各级各部门压实责任,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做好全市复工复产日常调度,建立问题清单和需求清单,按照“每日一调度、每日一协调、每日一反馈”的要求,统筹调度全市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复工复产工作。

“疫情期间,政府第一时间派出服务专班,指导我们的疫情防控,帮助协调解决大量复工复产遇到的难题,确保项目2月10日率先复工,5天后,员工返岗率恢复到100%。”湖南韦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桂说。如今,韦全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已进入扫尾阶段,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有望于9月正式投产。

作为我省今年第一个开工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白新高速开工、总投资8亿元的邵阳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开工、国家重点水利工程犬木塘水库开工……如今,我市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不少项目加速前进提前投产。全市285个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46.75亿元,截至6月底,完成投资229.13亿元,为年度计划的50.35%。

兴产业

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7月22日上午,总投资23.1亿元的17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落户邵阳经开区。17个项目中包含显示功能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经济等产业项目。项目的签约,是我市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升级园区平台,打造“135工程”升级版,促进产业集聚,共开工建设标准厂房162万平方米、竣工92.2万平方米,新签约企业148家,入驻107家,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引领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建立通关平台,邵阳海关正式开关,结束我市企业产品出口异地报关历史;打造创新平台,新挂牌成立两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支持湖南特种玻璃研究院、邵阳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AI机器人产学园等研发平台建设;搭建融资平台,建立园区投资和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10家,与省农信社签订合作协议,3年内可获工业贷款500亿元以上。

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我市狠抓产业项目建设。4月28日,36个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03亿元。截至目前,纳入省“五个100”工程的三一邵阳产业园、韦全智能终端产业园等8个重大产业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53.5%。208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55.6%。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7家,排全省第三。全市签约招商项目101个,其中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7个。

今年1月至6月,邵阳工业稳步向好,新兴动能加快成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从一季度的-7.9%逐步收窄到-0.8%,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增速分别从一季度的-4.4%、-9.5%逆转到增长3.6%、4.6%,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稳就业

做好“最大民生”答卷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在劳动力需求端做好文章,在认真落实中央、省稳就业措施的基础上,相继出台稳就业政策措施和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若干措施。全市共落实以工代训补贴、一次性用工补助、吸纳就业补贴和各类奖补资金共计1447.98万元;共发放创业贷款903笔13163万元;为全市企业减免社保、工伤、失业3项社保费13808.77万元;开发并已录入省平台的护林员、保洁员等兜底扶贫公益性岗位17862个;归集并推送了485家企事业单位7520个就业岗位;为退役军人、贫困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捕渔民等提供“311”就业服务136756人次;举办47个特色专场(专区)招聘活动,提供岗位2.9万个,达成就业意向7186人。

同时,我市还在劳动力供给端狠发力。积极开展“点亮万家灯火”行动,帮扶高校毕业生、农村贫困劳动力、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抓好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精准核查,全面启动失业返乡农村劳动力预警监测、后续就业帮扶等工作;坚持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积极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等,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坚持把有就业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工作重中之重,通过扎实做好实名制就业服务、深入实施“三年三万青年就业见习计划”、及时发布就业岗位信息等有效措施,采取“公务员招录一批、事业单位招聘一批、三支一扶吸收一批、中小微企业就业一批、引导灵活就业一批”等综合措施,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疫情期间,我市调整教学模式,采取线上平台理论教学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下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培训工作“不打烊”。1月至6月,全市共开展职业培训1.99万人次,位列全省第3。

多措并举、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82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47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604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648人。

保民生

以人民为中心办好实事

民生连着民心。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武冈市腾飞达电子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内,建档立卡贫困户欧阳素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聪明好学的她从普通员工做到了车间主管,月薪涨到3000元;邵阳县塘渡口镇双杏村铁丝岩组建起红心猕猴桃示范基地,该组特困户邓红心(化名)就此挺直了腰杆。

上半年,我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配强工作力量聚力脱贫。在原市派127支驻村工作队不撤的基础上,对118个重点非贫困村全部由市里派队充实帮扶力量,每村安排40万元帮扶资金。消除疫情影响巩固脱贫。加强疫情期间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情况监测分析,及时给予救助帮扶,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出台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10条措施,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落实扶贫产业、扶贫龙头企业补贴资金,扶贫车间复工复产率全省第一。加强春耕春种指导,做好种子、农药、饲料等物资应急供应,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采购总金额连续6个月全省第一。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除个别今年3月新增纳入搬迁对象外,其余搬迁群众均已搬迁入住,后续帮扶覆盖率达100%。

“我们这栋老房子仅用了两个月就完成改造,政府帮我们安装了防盗门、铝合金窗、粉刷外墙和修补了屋顶,房子感觉就是新的一样。”大祥区香樟社区居民谢保良对我市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点了个赞。上半年,我市强力推进“三房”建设,全面化解不动产登记办证遗留问题,累计交付入住项目24个1.2万多套。

粮食生产事关老百姓的饭碗,生猪生产直接影响千家万户的生活水平。上半年,我市全力护好“米袋子”“菜篮子”,粮食生产和生猪生产均超省定任务。全市栽插早稻面积171.2万亩,比去年增加24.5万亩,完成省定任务165万亩的103.5%。截至6月30日,全市生猪存栏269.06万头,环比增加13.13%,为省定全年任务350万头的76.87%,出栏255.40万头,为省定全年任务480万头的53.21%。

这半年,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发展的思维促民生改善,强力推进“五网”建设,用心用情办好民生事业,织密扎牢城乡社会保障网,切实解决了民生问题,兜住兜牢了民生底线。

今年已经进入下半场时刻。全市上下已撸起袖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奋力拼搏,相信今年下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必将波澜壮阔!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