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艺术
3上一版  下一版4
 
学养 灵性 激情
工笔画家邓茂华
大园古苗寨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7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苑人物
工笔画家邓茂华
周晓波
和谐 邓茂华 绘
私语 邓茂华 绘
铁皮石斛 邓茂华 绘
 

品元堂是画家邓茂华的书斋,位于新宁县金石镇水头村。

与茂华相识,是在书家林立老师的瓦砚斋。他光着头,娃娃脸,笑容憨厚,阳光灿烂,每有人来,搬座倒茶,殷勤周到。瓦砚斋的客人,多是文艺界人士,有不少的大腕名流。大凡艺术家,是有“派头”的。“派头”越鲜明独特,越能彰显身份和“气场”。名气大的,“派头”也大。这种风气,圈子里不言而喻,美其名曰“个性”。唯独茂华随随和和,没有一点“派头”。我因此误会他,以为是后学晚辈,大大咧咧直呼其名。茂华毫不介意,应答爽朗,“呵呵”笑着,牙齿洁白整齐,玉石一般。

书家华哥请吃中饭,茂华扎着围腰,在厨房里忙碌,见我进来,立即放下活,过来倒茶。忙碌半天,他将饭菜搬上桌。面对美味佳肴,大家咽着口水,啧啧称赞。茂华口里谦虚,脸上却如鲜花盛开般得意。

饭罢,大家围着茶几喝茶聊天。茂华收拾起狼藉的杯盘,清洗干净,放进消毒柜里,脱下围腰,走进书房,认真临帖。我起身过去,不懂装懂,大加赞赏。茂华停下笔,谦虚地说:“跟林立老师学习章草,跟华哥学‘好大王’,好几年了,还没入门。”我打着哈哈,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蕴含鼓励之意。华哥走过来,伸出大拇指:“邓老师是有大本事的人!”年逾古稀、德高望重的华哥,竟然称呼“邓老师”。我很诧异,瞪圆了眼睛,心里直打鼓。华哥指着一幅工笔花鸟:“这是邓老师的大作。”

我是外行,没有绘画方面的知识,只感到非常精致,无论墨笔勾线,还是韵色着彩,都非常有造诣。想不到一点“派头”也没有的茂华,竟然身怀绝技。我不由得满面发烧,羞愧不已,连忙改口,称呼“邓老师”。茂华坚决要求保持原来的称呼,没有距离,非常亲切。走进品元堂,只见挂满了新宁书画界所有大腕名流的精品。更为抢眼的,还有于非闇的工笔花鸟《葡萄》、王雪涛的工笔花鸟《双鹰图》、娄师白的写意花鸟《凌霄花下的鸭》、田世光的写意生肖《猴》、启功的写意花鸟《荷花》,还有沈鹏、星云大师等名家的书法作品。低调、随和、普通,与“派头”不沾边的茂华,却有一个很有“派头”的书斋,独特、富有、张扬,让人既妒忌又佩服。

1995年,茂华美术大学毕业,去深圳打工,2000年,创立了深圳市无画处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倾其所有收藏艺术品。2013年,父亲去世,为照顾母亲,茂华放弃了蒸蒸日上的企业,回到故乡。孝道成就了艺术梦,时年44岁的茂华,开始学习山水。刻苦的训练加上独特的悟性,画艺大进。次年清明,著名画家唐卯回新宁,茂华拿出得意之作请教。唐卯看后,直言不讳:基本语言,基本技法,有一定的造诣,能够运用这些语言和技法,驾轻驭熟、得心应手地表现自己所要表现的对象。但心浮气躁,轻飘飘的,缺乏厚重和质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心灵的空间融合自然的空间。建议刻苦训练三到五年工笔,提炼线条,收敛心气。

茂华开始临摹钻研清代郎世宁、近代张大千、现代周传安等大师的作品,同时临摹敦煌石窟的壁画。一幅画要弄半个多月,常常凌晨三点还没睡。早上七点左右必须起床,服侍老母梳洗,准备早餐,中午安顿好老母睡下,才有时间眯一会。经过艰苦的努力,线条功力有了很大突破,虽未达到“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也可以称得上笔笔如刀,刀刀有力,很美且富有弹性,令同行刮目相看。国画追求形神兼备,“形”到极致,“神”水到渠成。然而,他的作品,却始终停留在“形似”,没能升华到“神似”。这是什么原因呢?茂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彷徨中。经过长时间的揣摩,灵犀一点,心灵和自然之间的屏障打通了。注重“写生”的同时,特别注重“写意”。花儿的一丝嫩蕊,鸟儿的一根翎羽,用毛笔精心刻画,线条为骨,线条为魂,并将自己的思想和生命渗透笔端。精雕细琢的笔墨,笔笔精到的线条,无不传达一个有情怀、有信仰的花鸟世界。

2017年,茂华的工笔画《我言秋日胜春朝》入展湖南省第四届花鸟画大展。以此为起点,茂华阔步前进,他的工笔画不断跻身省一级的各种工笔花鸟画大展,形成了细腻温婉、唯美雅致、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在湖南工笔花鸟画界,赢得了尊重与地位。

品元堂的“派头”,归根结底是有深得艺术“三昧”,没有一点“派头”的主人。然而,大音希声,没有“派头”,恰恰很有“派头”,而且是令人倾倒的大“派头”。

(周晓波,新宁县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