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4
 
我市两单位入选湖南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名单
刷新生态“颜值” 建设森林城市
壮大扶贫车间 “制造”幸福生活
推进“三治融合” 打造和谐社区
刘颂华:快乐的心随“蜂”起舞
武冈市计划今年对扶贫车间贫困劳动力全部进行轮训
创造两个销量第一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7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壮大扶贫车间 “制造”幸福生活
——邵东市就业扶贫工作侧记
通讯员 邓星照 刘昭云
 

“上班就在家门口,我可以随时放下手里的活,回去煮个饭、浇个菜再来接着做。”7月24日,正在邵东市堡面前乡新发村扶贫车间工作的脱贫户叶淑清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邵东市采取“企业+扶贫车间+村集体+贫困户”、居家式扶贫车间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办扶贫车间,形成“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富一方”的扶贫格局,用小车间为老百姓“制造”出幸福新生活。目前,该市已建成扶贫车间119个,实现26个乡镇全覆盖,吸纳4966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00多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左右。

政策“三奖补” 企业愿意来

邵东市民营经济活跃,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用工需求大。如果将这些企业的“加工厂”建在村里,把农村贫困劳动力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加工生产,就可以实现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脱贫,同时还可推动产业发展、企业壮大。

正是敏锐地洞察到这点,邵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扶贫车间在场地租赁、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奖补,做“精”做“准”做“好”顶层设计,吸引企业参与扶贫车间建设。

2019年9月,湖南智多福箱包皮具有限公司购置50多台新电机设备,改造闲置房屋600平方米,在界岭镇向荣社区办起了扶贫车间。筹建过程中,该社区企业家尹放彩捐资20万元,实现社区零负担办车间,每年还为社区带来5万元收入。目前,界岭镇共创办山虎、峰华、南冲等5家扶贫车间,解决133名村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1名。

务工“三不误” 群众愿意干

邵东市堡面前乡荣兴村扶贫车间,村民正忙着制作手提包。贫困户张利名身患残疾,很难找到工作,家中还有82岁的母亲要照料。村里引进企业办起扶贫车间,通过以训稳岗,张利名一个月能增收1000多元,实现技能培训、务工、顾家“三不误”。

为了让贫困群众能做事、愿做事,邵东市注重激励和宣传勤劳致富典型,通过编印《拔穷根奔小康》励志书,加大自强脱贫励志事例宣传,树立勤劳致富导向,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扶贫车间建村口,就业脱贫有奔头”。扶贫车间点亮了流光岭镇旸升村贫困户申忠祥脱贫奔小康的新希望。

邵东市还加强订单式技能培训,每年定期组织开展电工、面点、化妆等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手动起来,提升就业技能。

斫曹乡长流村2组村民孔春雪,与丈夫一起进了村里的扶贫车间,两人每月能挣6000多元。“从带薪培训到计件领工资,我找到了工作,学会了技术,增强了技能,这是我以前没想到的事情。”孔春雪说,平时农忙的时候,会先把家里的地忙完,再到扶贫车间上班,现在车间每天都有活干,生活充实了,钱袋子也鼓了。

多赢“三增加” 村里愿意留

今年1月16日,黑田铺镇大和塘村扶贫车间揭牌成立。该车间由富园农业专业合作社租赁,每年向村集体交租金,采取“合作社+基地+移民户+贫困户+农户”合作模式,引导百姓干上“甜蜜事业”。

为建好扶贫车间,邵东市强化利益联结,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车间管理的办法》,鼓励采取租赁民房、村部闲置房屋等方式开办扶贫车间;将扶贫车间税收优惠金额的50%奖给村集体,50%奖给扶贫车间,让企业办厂,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增加积累、企业增加效益、群众增加收入的多赢局面。各乡镇还采取“小分散、大集中”的原则,因地制宜全力推动扶贫车间多样化、多元化发展。

斫曹乡采用“企业+扶贫车间+村集体+贫困户”模式,引进湖南隆源集团凯特伦皮具有限公司,推进“1+×”扶贫车间项目。“1”即一个总部设长流村,建设标准化厂房800平方米,村集体占股5%;“×”即加工点分厂,覆盖长流村周边5村,采取租用闲置房屋的方式,村集体占股3%,形成以长流村为中心辐射其他村的箱包生产产业链。该项目曾在第六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中国青年“最具品牌影响力”奖。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