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以炽热初心 谱农信本色
种植无花果 开拓奔富路
北塔区:留守儿童暑期有关爱
任务落实落细 整改见底见效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7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种植无花果 开拓奔富路

通讯员 周志斌 刘恩权
彭跃志在无花果园里采摘。
 

“我的送货车即将到小区,想购买新鲜无花果的亲们请到小区门口稍候……”7月21日早上8时许,双清区渡头桥镇两塘村主任、无花果种植带头人彭跃志在某小区业主微信群里发出消息不久,尾箱里满载无花果的小汽车就抵达该小区大门口,早已在此守候的几名新老主顾迫不及待地选购、品尝无花果。

果园里,挤挤挨挨的无花果羞涩地躲在叶子下面,次第红了脸。当天下午,笔者来到两塘村,实地探访彭跃志和他引领发展起来的无花果基地。果园里丰硕的景象,让笔者时刻感受到脱贫攻坚的无限活力。

彭跃志今年53岁,中等个头,回乡前在市区五一南路经营手机店,最鼎盛时开有3家,生意红火。然而此时,两塘村的乡亲们仍在摸索脱贫奔富门道。他们最终想到了他——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能人带动,而彭跃志是个不可多得的人选。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反复上门做工作,在多次婉拒后,彭跃志难却乡亲们一片盛情,最终答应回到村里试试。在换届选举中,他高票当选为村主任。

2015年,双清区委、区政府倡导大力发展村级经济,推行“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其他村根据自己的优势和传统,产品很快发展起来了。然而,区位优势明显的两塘村该发展什么样的“产品”呢?物以稀为贵。彭跃志认为,只有发展本地稀缺、附加值高、适销对路的品种,村民有甜头可尝,才能调动种植积极性。一个偶然的机会,村民曾德贵家几株无花果引起他极大兴趣。无花果果实中富含食物纤维和酶类,是一种可食可肴可补可药的多功效“产品”。彭跃志惊喜不已:这不正是自己苦苦寻找的脱贫致富“金钥匙”吗?

有道是“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要想让村民接受无花果种植不容易,只有实打实地干出成效,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才能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我决定自己率先种植无花果,让老百姓吃颗‘定心丸’。”彭跃志说服妻子柳银连支持他这一大胆的想法。柳银连虽说也有不少担忧,但她是相信丈夫的,过去多少大风大浪都挺过来了,凭他的这股韧劲,没有什么啃不下来的“硬骨头”。

妻子的支持更坚定了彭跃志的信心。为了掌握无花果栽培技术,他先后到山东、新疆、广东等地,潜心钻研种植管理无花果的全套技术,除本地品种“矮脚红”外,还引进了“波姬红”“金傲芳”“青皮”等特色各异的外地品种。他通过租借、交换等方式,聚拢土地十余亩,将房前屋后的土地都种上无花果,以便于栽种实验,摸索高效成功的方法,让村民在栽种时少走弯路。种植无花果对技术要求非常高,不能打农药和除草剂,彭跃志常聘请贫困劳动力到果园帮忙除草、施肥、剪枝等,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斗转星移间,从引进无花果幼苗至今,彭跃志已与无花果朝夕相处5年,对无花果的生长习性及栽培、管理技术等了如指掌。前年开始大规模挂果,彭跃志尝到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喜悦,乡亲们也由疑惑、观望转变为支持和跟种。现村里共发展40来户种植无花果,彭跃志常常到果园里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村里还引进了东烨农业合作社和健民农业合作社,利用规模优势,大力发展无花果种植。如今,东烨农业合作社光种植无花果一项,年收益就达100万元以上。东烨农业基地负责人何清石介绍:“基地现一天能出产鲜果250公斤左右,通过观光采摘、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的方式,很是畅销。”健民农业合作社今年育苗12亩,租赁300多亩土地,准备后发赶超。区政府也大力支持无花果基地发展,投资修建基础设施和滴灌系统,保证了果树灌溉的需要。

今年63岁的贫困户彭雪珍,身患尿毒症。在彭跃志的带领下,她种了2亩无花果,今年已是第二年产果了,预计她家今年可实现收入2万元,让她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该村其他种植户光凭种植无花果这一项,户均可增收5000元。围绕无花果产业的各种用工,带动了贫困户就业,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

“考虑到无花果储存时间短,区农业农村局、区扶贫办已在村里立项建设初加工基地。初加工基地建立起来后,将解决无花果不耐储存的不足,无花果将变成真正的‘无忧果’,村民脱贫致富也将指日可待。”望着远山连绵的无花果基地,彭跃志已然成竹在胸。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