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任邵阳市公路建养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以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业余时间着力于楹联、诗词、书法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收获了翰墨书香的春华秋实和人们的注目点赞。他就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邵阳市诗词协会党支部书记、邵阳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彭端祥,一位虚怀若谷、有着邵阳人鲜明特色的文化公益志愿者。
●翰墨书香细耕作 春华秋实气自华
彭端祥出生于隆回县农村,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投身公路事业后,他把诗联、书法艺术当作公路人辛劳岁月的最好慰藉和心灵的加油站、工作的减压阀,不断净化自己、充实自己、升华自己。
“我没有艺术的天赋,也没有艺术的家学,必须靠十倍百倍于人的努力才有所得。”除了刻苦自学之外,彭端祥虚心地向一切所能遇见的师友学习。宝庆特有的文化资源给了他丰富的滋养。从2007年师从范晓亮、刘如意等书家起,他就一直不断地参加各种书法培训班。诗联方面,以邹宗德、张正清、刘宝田等人为师为友。
几年时间,彭端祥关于诗联等的读书笔记有20多本。为便于学习,他又从那些笔记本中抄出一个精华版。不管出差距离远近、时间长短,他的公文包里,总有一本书法、诗联书籍或诗联抄本。2014年,获得湖南省公务员书法大赛三等奖的作品,就是当年率队在各县从事公路工程督查时夜晚创作的。因常年繁重的工作任务,他总觉时间太少,别人觉得痛苦的失眠,也当作了研习书联的好时机,并因此撰联:“吟联每喜难眠夜,习字常惊太少时”。
在修身养性之余,彭端祥以贯有的钻研和热心,先后撰写了《对联,我的生命之盐》《腹有对联气自华》《爱联说》等一系列楹联方面的文章,助推这一民间喜闻乐见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传承和弘扬。
厚积薄发,彭端祥的楹联作品2013年11月入选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获中国联界年度成果征评《2013对联中国》佳作奖,获中国楹联学会“孟繁锦奖”联墨大赛二等奖。其楹联研究论文《“湖湘楹联七子”流派浅识》被中国楹联学会重点推介,《发展楹联文化,弘扬邵阳精神》获邵阳市社科论文一等奖。
●文化公益推波澜 春风化雨行更远
“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彭端祥深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人、对单位、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并在本职工作中将其作为公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春风化雨的实践。
长期奋斗在党务、办公室、信访、人事、纪检等工作岗位的彭端祥一直坚信并宣传,传统文化滋养人、提升人、充实人、快乐人、团结人,公路行业特别需要。2004年起,他开始自费为一些有基础和兴趣的同事购买楹联和书法学习资料,2007年主导组建了公路楹联、书法等4个兴趣学习小组,2013年牵头成立了邵阳市公路诗联书法学会。为方便大家学习楹联知识,除了开展楹联知识讲座外,他还编写了《楹联知识简明读本》,创办了公路诗联书法学会《联花墨韵》会刊,并不断在系统内举办培训班、比赛、笔会和展览。功夫不负有心人,邵阳公路部门的楹联作品不断在国、省、市楹联活动中入选获奖,书法作品不断在省书协、省总工会、省交通厅、省财政厅、省公路局等省、市活动中入展获奖。当年第一批兴趣小组的骨干会员,有十多人被各级组织提拔、重用或者选调,并成为新岗位的行家里手。
彭端祥还积极参与社会上的文化公益活动,至今已参与组织了11年免费送春联活动,多次参与送艺术下基层活动,并先后在“邵阳市首届奇石·盆景·书法联展”、邵阳市委党校干部培训班、邵阳市楹联学会创作骨干培训班举行《江山需要文人捧,翰墨也要联花璨》《书联合壁,联墨同馨》《学点联墨,滋养人生》等楹联知识讲座。
传承发展邵阳传统文化,市楹联、诗词、书法等协会组织功不可没。彭端祥在多家协会组织任职,不遗余力地发光发热,服务和助推活动的开展、会员的成长,并向外界推介邵阳的诗联书法文化。2014年,中国楹联学会在山西举行第六届中国楹联论坛,彭端祥以论文《联花七朵,香溢三湘——“湖湘楹联七子”流派浅识》,将“湖湘楹联七子”推向全国,得到了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2016年,中国楹联学会会刊专门拿出7个页面全文推介了这篇论文。彭端祥也因此被中国楹联学会吸收为楹联文化研究员,湖南省楹联协会授予他“楹联文化传承人”称号。
如今,彭端祥活跃在我市公益文化阵地,从各类助学、抗洪救灾、扶贫等书画义捐拍卖,到有关节庆书画展赛、文化讲座,从送诗联书法进社区、进扶贫村,到宣传我市旅游景点、支持抗疫撰写诗联、书法等公益活动,经常有他“只问耕耘,不图名利”地付出。我市诸多艺术才俊的发展征途中,都有他“逢人说项”的推介、发展平台的助力。“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内涵和坚毅、热忱的宝古佬精神,让他和他的作品一样,风景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