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马剑敏 通讯员 何杰锋 何灿) “虽然农业投资周期长,也辛苦很多,但让我心里踏实,也更有成就感。”7月13日,在新邵雀塘的立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西瓜种植基地,看着200多亩待摘的西瓜,基地负责人杨立云欣慰地笑了。
连日来,杨立云和请来务工的村民一起在基地忙着采摘西瓜。谁能想到,3个多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
杨立云今年55岁,曾在贵州等地承包煤矿,挣下不少家业,是雀塘有名的“煤老板”。后来煤矿关停,杨立云四处寻找投资机会。今年春节,他回到老家,看到荒芜二三十年的园艺场长满杂草灌木,感到太可惜了,并由此萌生了向农业产业转型的念头。
说干就干,今年3月,杨立云承包了雀塘社区园艺场300亩山地,成立了新邵县立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搞起了西瓜种植。为了清理园艺场,他安排了60多个工人,动用8台挖掘机,用了大半个月将荒山上的杂草灌木清理干净,施好有机肥之后,种上了西瓜苗。
“我们今年翻耕了300亩土地,种植了5个品种的西瓜。”合作社的技术员朱凯团介绍说,“因为今年是第一年种西瓜,知道我们这里产西瓜的人不多,销路还没有打开。现在每天能摘5吨多西瓜,但是只能卖掉2吨多一点。还好园艺场里有个岩洞,里面冬暖夏凉,西瓜放在那里不容易坏。”
“开煤窑是个极冒风险的行当,最怕的就是半夜电话铃响,那多半是煤矿出事了。”有人问起当农民和当“煤老板”的变化时,杨立云说:“以前挖煤是消耗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现在种地,总算能为脚下这块土地作贡献了。办合作社,不但稳定可靠,还可带动父老乡亲脱贫致富。”
种植基地里,朱凯云和工友们一起忙碌着,“虽然累,但心里乐”。朱凯云是雀塘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四口全靠他在周边打打零工为生,收入很不稳定。今年3月,得知杨立云的合作社开工后,他主动上门报名应聘,成为一名员工。“这里上半年种西瓜,下半年可以养鱼,不担心没有事做,收入很稳定。”朱凯云说。
新邵立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里,每天在基地务工的周边居民超过50人,其中贫困户39人,每人每天收入100元左右,一年稳定增收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