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中午,邵阳县黄亭市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户邓国全坐在家中一边看电视,一边喝着蜂蜜水。
望着面积约100平方米、家具设施一应俱全的安置房,今年47岁的邓国全有着说不出的幸福感:“这是我与妻子的‘爱巢’,也是我事业的新起点!”
2018年搬进安置房后,邓国全实现了从“无房”到拥有“爱巢”、从打零工到当小包工头的人生转折。
邓国全是四川人。由于兄弟多,家里经济状况不是很好,邓国全只读过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上世纪90年代,邓国全在广东打工时与黄亭市镇油斯村檀山组的姑娘吴落梅擦出爱的火花。但吴落梅去过邓国全家里后担心不适应当地生活,不愿意在四川安家。
一边是家乡,一边是爱情,邓国全矛盾极了,但他最终还是选择“嫁”给爱情。2000年结婚后,邓国全跟着吴落梅来到油斯村,借住大舅子家,这一“借”就是18年。借住的砖房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简陋陈旧,经常是“外头下大雨,屋里落小雨”。夫妻俩靠邓国全务农和打零工的收入,抚养两个小孩,经济一直比较拮据,无钱对砖房进行修缮。
“我的人生转折点是市政府办驻村扶贫工作队进村后!”邓国全介绍道,按照相关政策,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为他家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教育扶贫方面,在广东韶关医学院读书的女儿邓珍珍连续两年享受“雨露计划”,每学期得到1500元助学金,正读初中的儿子吴邓翔从2014年开始也享受了每学期625元的扶贫助学补贴;就业扶贫方面,驻村扶贫工作队推荐吴落梅到镇鹏太超市上班,每个月工资2000多元……
“感谢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国家扶贫政策我们家几乎都享受到了。我这个‘外来户’不但在物质上有了归宿感,精神上更是信心百倍。”邓国全开心地说,驻村扶贫工作队为他争取了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向银行贷款5万元,帮助他发展事业。
“有了这5万元,2019年开始,我就当上了小包工头,专门承包农村房屋维修、改建、装修等小工程,去年收入超过10万元。”邓国全笑着说,妻子年薪3万元,女儿毕业后在广东韶关妇幼保健院上班,每年收入超过7万元,家里现在年收入有20万元左右,一家人过上了小康生活。
相关链接
近年来,市政府办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油斯村村“两委”以产业扶贫为抓手,让村民实现了稳定致富目标。该村发展油茶、优质稻、特色养殖等产业,有专业合作社2个,产业扶贫覆盖率达100%。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土地入股湖南双雄矿业有限公司分红,年收入11万元;注入50万元特殊党费专项产业扶贫资金到湖南双雄矿业有限公司入股,壮大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