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在新邵县鸿远废旧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分拣废旧铝制品。这些废旧铝制品经过分拣、溶解等工序,最后会被加工成铝锭,变废为宝。
新邵县鸿远金属加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废旧铝制品回收、加工、利用的企业,现有员工106人,其中残疾员工8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1人。在 新邵县雀塘再生资源产业园,像鸿远金属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去年该园区产值达50多亿元,今年预计可突破100亿元。目前,整个园区共带动3200多人就业,其中包括贫困户217人。
雀塘镇位于新邵县东南部,紧邻邵阳市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吃苦耐劳的雀塘人就开始四处收购废品。收回后自家开个小作坊,鸡毛鸭毛做成掸子成品出卖,而废铜烂铁、废塑料、废纸则用土锅、土灶、土池锻造加工再生。今年43岁的安献新,就曾是收废品大军中的一员。
安献新是土生土长的雀塘人。“小时候家里负担重,外面的世界充满机遇,所以我很早就出去打拼了。”他说,上世纪90年代,自己去贵阳做起了废品回收生意,骑着三轮车挨家挨户上门收购废品,再找供应商出售。
刚开始,安献新只是对收购回来的废品简单分拣后出售。后来他发现,把废旧金属尤其是铝制品分拣、溶解、加工之后,变成半成品再出售,利润要高得多,而且市场前景广阔。于是,他在2005年开办了一家废品回收加工作坊,采用原始锅炉加热溶解的方式进行生产作业。虽然效益好,但是受生产结构单一、技术更新滞缓、环保节能性不强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发展遇到瓶颈。
“经济发展要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2013年,安献新以公司的名义投资6520万元,将厂房搬到雀塘再生资源产业园,建立大型废料堆场,引进节能环保反射炉、自动铸锭线、光谱化验仪,公司从原来的粗放式小作坊转型成为产业自动化发展型企业。“入园后,公司铝锭品日产量从5吨提高到150吨。”安献新高兴地说,公司去年产值逾2亿元。
随着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安献新开始更多地思考如何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他说:“通过创业带动周边百姓就业,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在安献新办公室的墙壁上,一连串的残疾人用工信息格外醒目,上面记录着他们的致残原因和如何帮扶等重要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安献新为他们安排合适的岗位,并对部分行动不便者进行一对一帮扶,为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难题。
今年50岁的李岁玉从小就双腿残疾,并因此内心自卑,过去一直没有外出找工作。2005年,得知李岁玉的情况后,安献新第一时间找到了他,并聘请他到公司工作。“我在这里工作十余年了。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我感觉很幸福,对未来我充满信心。”李岁玉说。
在该公司负责验货的岳敏峰是立公村人,2014年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岳敏峰家中不仅有身体不好的母亲需要照顾,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小孩,生活十分困难。如今,他每月收入可达4000余元。2019年底,岳敏峰一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像李岁玉、岳敏峰这样的困难群众,在新邵县鸿远废旧金属加工有限公司还有很多。安献新说:“我希望通过企业的发展带动村民收入增长,尤其是要带动贫困村民增收,让他们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